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七屆 患有脊髓膿瘍幼兒的術後物理治療個案報告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Physical Therapy Management of a Young Child with Spinal Abscess after Spinal Surgery: A Case Report
鄭曉倩¹、黃維彬¹ 、劉文瑜²、陳嘉玲³ 、洪伯誠⁴ 、吳杰才⁵
所屬單位:長庚紀念醫院 林口兒童醫院 ¹兒童復健科 物理治療、 ²長庚大學復健科學研究所暨物理治療學系 ³長庚紀念醫院 林口兒童醫院 兒童復健科、 ⁴長庚紀念醫院 林口兒童醫院 兒童神經科、⁵長庚紀念醫院 林口兒童醫院 兒童神經外科


 

 

簡介

脊髓膿瘍(spinal abscess)是一種脊髓因發炎以至於發炎物質聚積於脊髓內的疾病。¹脊髓膿瘍並不常見,Hert 指出最早的文獻報告始於1830年。²自發性的脊髓膿瘍發生率約每年0.2~2/10000人³⁻⁵,以男性居多²,⁴;兒童脊髓膿瘍發生率約0.6 /10000人。³成人的死亡率約5~23%。⁶發生的原因是脊椎內部的感染均稱為脊髓膿瘍(spinal cord abscess)。但感染真正來自脊髓本身極為罕見,多為脊髓硬膜外(epidural)的感染,因此脊髓膿瘍通常指的就是硬膜外膿瘍(epidural abscess)。¹硬膜外膿瘍藉由血液散佈,感染源多來自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佔50%以上,¹,²,⁴,⁷少數源自於黴菌或病 毒。結核菌也是以前造成脊髓膿瘍的原因之一,但現在已很少見。感染部位以來自泌尿道感染最多,肺部及其他部位也有。⁶膿瘍會對脊髓造成壓力;感染造成的發 炎及腫大也會對脊髓造成壓迫及缺血。¹´⁴

脊髓膿瘍最常發生部位是胸椎中段以下至腰椎,因為此區域脊髓較窄而硬膜外空間較大,富含靜脈叢(venus plexus)。²,⁴,⁵脊髓膿瘍發生率在兩歲以下及65歲以上較高,臨床症狀因年齡不同而有差異。兒童多為神經失能造成的現象,如:無力和截癱,成人 多為發燒及背痛。⁷致病因素包括皮膚(尤其是背部及頭皮)上的癤(boils),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藉由血流散佈到脊髓,而背部的外傷會增加脊髓膿瘍的可 能性,偶爾也可能因腰間穿刺或背部脊椎手術造成的後遺症。成人不當的靜脈藥物注射,免疫不全(如愛滋病、鎌狀細胞性貧血、糖尿病)或服用免疫系統抑制藥物 者(如白血病、器官移植者)。¹,³,⁴,⁶,⁷ 臨床症狀包括感染的症狀,如:發燒、背痛、打冷顫,以及快速進行的神經學症狀,包括、感覺喪失、和大小便失禁等。¹⁻³病程進展極為快速,依序分為四期: 脊髓痛(spinal ache)、神經根痛(root pain)、部分神經功能失常(partial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及截癱(parasis)。通常24小時內進展到第四期。⁴,⁸兒童有時會抱怨肚子痛或覺得全身不舒服。³

脊髓膿瘍最理想的診斷工具是核磁共振。¹⁻⁶在核磁共振攝影可見有液體聚積於神經組織及骨頭間。⁴它可以提供良好的解析度,可以清楚看見脊髓壓迫的位置及 程度,也可以看見周遭的組織變化。電腦斷層及超音波也可作為診斷及評估脊髓膿瘍的工具。⁵腦脊髓液(CSF)的檢查可見蛋白質及白血球含量增加,但可能還 在標準值內。²,⁴,⁷此外,也須做細菌培養以確定感染源。

正確診斷、立即的手術引流及術後抗生素治療,和預後有強烈的相關性。²⁻⁷有學者指出復原的程度和截癱的時間長短有直接相關性。若截癱時間少於36小時, 通常可完全恢復;若超過36小時,即使開刀引流,完全恢復的可能性大為降低。⁵早期診斷及積極的手術處理是治療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因為大多數患者的膿瘍位 於脊髓後方,椎板切除術(laminectomy)是主要的手術方法,以露出膿瘍的完整部位,再將膿瘍完全引流出。²,⁸術後適當的抗生素治療應持續至少 2~6週以達最佳的治療效果。⁵

 

研究背景與目的
本個案描述一位一歲五個月,患有脊髓膿瘍男孩的發病到術後處理,特別著重在詳細描述術後立即接受物理治療的情形及改變。


研究方法

本 研究採個案報告的方式。個案為一位一歲五個月的小男童,原本已能獨立行走長距離。出生後即發現下背部有一紅點,且較突出而在本院神經內科定期追蹤。男童因 發燒咳嗽等症狀在住家附近診所就醫,醫師診斷為感冒。因背部的『痣』變大,且突發的走路易跌倒及下肢無力而緊急送至本院就醫。經核磁共振檢查後診斷為脊髓 膿瘍,隔天即接受椎板切除術(L3-L5 laminectomy)及引流膿瘍。手術後雙下肢癱瘓無力,因為疼痛及無適當衛教而臥床,男童常因疼痛及不舒服而哭鬧,並且無法維持獨立坐姿及站姿。男 童於術後第七天照會復健科,在手術後第十天開始接受床邊物理治療。

 

結果

訓練第一天的床邊物理治療以給予家長正確衛教為主,包括教導家長如何正確為男童翻身(樹幹翻法,log rolling)以減少因臥床過久造成壓瘡,及如何協助男童自平躺在床上轉位成坐姿,而不造成脊椎旋轉而影響脊椎的穩定度。

第2天起改至治療室接受訓練。因年齡小且較怕生,無法聽從指令做出動作,無法以標準量表測量感覺及肌力。經觀察發現男童下肢無法在無重力影響下做任何動 作,且主要照顧者(奶奶及爸爸)也描述碰觸男童的腳並無感覺及反應,也未曾看過男童的腳自主的活動。此時訓練目標以熟悉環境、治療師及下肢承重訓練為主 (配合站立架使用)。因男童在抗重力的情形下無法產生任何動作,因此第3天起除原本的站立架訓練外,並以懸吊系統(SET)輔助,在無重力的影響下增加男 童下肢主動動作的產生(使男童平躺,雙腳各放於SET上,要求男童自己移動雙腳)。

第4天配合SET可發現男童下肢有些微自主動作出現,奶奶也敘述在病房可有部分的腳部動作。同時在治療室內以SET配合玩具及活動訓練男童坐姿平衡。
第5天起,以跑步機輔以懸吊系統進行行走跨步訓練(告訴男童要當太空人)。
第7天以SET加上懸吊系統背心訓練下肢在直立姿勢下部份承重,要求男童站立時,一腳踩玩具使發出聲音或踢球給奶奶。
第11天起,除原有的跑步機及下肢承重訓練外,以步態訓練器(gait trainer)訓練獨立行走能力。剛開始時僅能移動短距離,隨時間天數增加,男童可自行以步態訓練器行走約20公尺。
第18天開始運動訓練-配合玩具(如積木)的拿取及放置訓練坐到站。
第19天可以自行以助行器行走,第21天可以走到病房(約30公尺)不需休息。
第24天可以由奶奶牽一手走到病房,並可以放手行走兩步。
第31天可以獨立行走5步。
此時以臨床觀察法評估男童的肌力,屬弱功能性(weak functional),感覺也已恢復到可查看被碰觸的肢體。男童於接受物理治療後第32天出院,停止住院物理治療的訓練,轉介到個案住家附近的醫療院所繼續接受物理治療。


 

結論

脊髓膿瘍個案術後物理治療著重於
一)教導家長正確的術後照顧,如翻身及維持坐姿,減少因臥床造成的併發症,
二)增加患童的活動自主性及加速他動作功能的恢復,如依據評估結果提供適用的行走輔具及系統性運動訓練等。
他的預後首重早期正確診斷及神經外科的手術處理,術後立即物理治療訓練則有助於個案動作功能的恢復,縮短住院天數,讓兒童及家長能早日回到一般正常作習。 訓練過程將遊戲容入運動治療,並配合懸吊系統、步態訓練器及跑步機訓練,增加治療的趣味性下,個案及其家長做運動的主動性及配合也隨之提昇。因此,術後立 即物理治療對個案、家長及醫療資源的運用都有正面的意義。

脊髓膿瘍是極為罕見的脊椎感染疾病,尤其是兒童。因此,如在臨床上有兒童主訴發燒、下肢突然無力,甚至尿失禁等現象,應及早就醫,以期早期診斷早期手術處理,並輔以早期物理治療介入,以達最佳預後。



參考資料
1. Spinal cord abscess: emedline. Available at:http:// www.pennhealth. com/ency/article/ 001405.htm. Accessed 2006.9.20.
2. Spinal cord abscess. Available at: http://www.emedicine.com/nmed/topic2892.htm. Accessed 2006.9.20.
3. Grewal S., Hocking G., and Wildsmith J.A.W.. Epidural abscess. Br J Anaesth 2006;96 (3):292-302.
4. Synder RD. Inflammatory Diseases. In: Weinstein SL. ed. Pediatric Spin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2rd ed. Philadelphia: Williams & Wilkins; 2001:672-679
5. Rhee JM, Heller JG. Spinal infections. In Frymoyer JW, Wiesel SW. The Adult &Pediatric spine.3rd ed. New York: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4:182-185
6. Auletta JJ, John CC. Spinal Epidural Abscesses in Children: A 15-year Experienc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lin Infect Dis. 2001;32(1):9-16.
7. Tang K, Xenos C, Sgouros S. Spontaneous Spinal Epidural Abscess in a Neonate wi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hild's Nerv Syst. 2001;17:629-631.
8. Currier BL. Adult deformities and Miscellaneous Disorders. In An HS.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Spine Surgery.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1998:580-585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