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

第八屆 溝通輔具、自閉症幼兒與融合教育-談幼小轉銜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¹ 莊億惠、 ² 陳明聰
¹台中教育大學特教系研究生 、²嘉義大學特教系副教授

 

摘要
背景分析:
特殊需求學生國小生活的適應上,由於語言的接受和表達的困難,往往造成學習的困境,本研究便是利用溝通輔具的教學,加強即將入小一新生的轉銜計畫。

目的:針對國小一年級普通班最常出現的高頻語詞和指令,訂定為教學的目標為日後的國小生活適應預先作準備,縮短日後小學普通班適應時間。


方法:本研究是利用每星期1-2節課的時間,每節40分鐘,將兩位幼稚園大班的自閉症、亞斯伯格的個案,搭配一位小一的自閉症中度學生,以團體課的方式進行語音溝通版的教學。每次上課的時候將前測和後測的結果記錄下來,教學結束之後再做整理統計其課程進行的成效。
 

結果:這兩位幼稚園大班的自閉症和亞斯伯格的個案,經過了16次的語音溝通版團體教學,經過評量的結果發現,兩位在語言的表達和指令的執行部分都有長足的進步,這也證明擴大及替代性溝通系統對於自閉症幼兒的學習有著極大的進步。

關鍵詞:
         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
         自閉症Autism
         擴大及替代性溝通系統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融合教育inclusion


 

壹、 緒論
一、研究動機
研究者為大學部附屬的國小資源班任職,為提升就讀於本校附設幼稚園的兩位特殊需求的幼兒入國小的先備能力的加強以縮短入國小普通班之後的適應時間,特別使 用語音溝通版的介入,透過17週的課程進行,期待藉由科技的介入,讓特殊需求的兒童能夠在短時間內學會以後入小學之後所必須具備的能力。



二、 研究目的
由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教育部2002〉之規定可知,社會互動和語言領域的缺陷是自閉症學生普遍的特徵,一般正常兒童,在學會說話之前,已 經具備良好的理解能力及非語言的模仿行為,這些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是發展語言表達的基礎〈黃金源1999〉,在語言的發展部份可以區分為接受性語言和表達 性語言,自閉症兒童在這兩方面都有質的變異和量的發展遲緩,一般而言由於自閉症語言表達和接受的缺陷導致在普通班的環境裡面,除了常常要主動表達自己的需 求有困難之外,指令的遵從更是一大課題。

為了提升自閉症兒童的語言發展,溝通訓練是有其必要性的,訓練的情境若能在普通班的環境中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往往會因為時間的考量和特教老師的課程安排而 造成執行上有極大的困難,因此為了能有足夠的時間來訓練個案,研究者特別利用每週一到兩節課的時間,請三位自閉症的兒童到資源班進行語音溝通版溝通輔具的 訓練,期待訓練完畢,日後再類化到普通班的環境中執行,最終的目的是讓個案能夠融合於普通班的生活。

 

三、 名詞解釋:
〈一〉 亞斯伯格症候群:
1944年一位維也納醫師漢斯.亞斯伯格發表了他的碩士論文「兒童期的自閉精神病」,這篇論文是在闡述一群長期有著精神發展上社會性顯著障礙的兒童,這個 障礙就是目前所稱的『亞斯伯格症』,他們會呈現一些典型的自閉症行為,除了社會性不佳之外自我刺激和對環境的一致性堅持,有的學者專家將亞斯伯格納入自閉 症的範疇,以高功能自閉症相提並論,但是有的專家學者卻將亞斯伯格症與高功能自閉症做一個區隔,本作者則將「亞斯伯格症」納入「自閉症」的範疇中。

〈二〉 自閉症:
自閉症兒童主要問題包括三大方面:
1. 社會互動方面的障礙
2. 溝通方面的障礙
3. 重複出現刻板固執的行為興趣和活動。

〈三〉 融合教育:
將特殊需求的兒童就近安置於該社區與一般普通生一起接受教育,而指導者會視孩子的個別差異加以進行教學,藉由一般同儕的協助,加強孩子的社會性行為和語言認知各部分的的發展。

(四)微電腦語音溝通版:
基本上溝通版是將文字線條或是圖片套放在一個電子板上,每一部語音溝通板都有開關,同時有隨錄隨放的功能,教學者可以視個案的需求設計合適的溝通版面,當 個案有需求的時候可以透過溝通板的內容加以按壓表達其需求,本研究所使用的溝通板為科技輔具基金會所生產的【掌上型語音溝通板紅雀】


 

貳、 文獻探討:
自閉症是一種兼具語言溝通障礙人際社會關係及環境障礙的一種廣泛性發展遲緩障礙,通常在初生後一歲半到三歲左右會察覺其異狀,普遍認為是中樞神精系統所引 起的障礙,常常會伴隨著智障、學習、癲癇、過動、退縮以及情緒等障礙。最主要的障礙是缺乏社會互動技能語言溝通障礙及固著的特異行為,約有三分之一的自閉 症兒童沒有口語表達能力,導致情緒和其他所衍生出來的問題層出不窮,因此自閉症兒童的溝通訓練一直是教學的重點。

近幾年來,很多關於自閉症的語言發展的教學法如下,
如:1960中─── 傳統行為教學(強調語音產出的說話訓練)
1970 ─── 擴大性替代性溝通系統教學(AAC)
1980 ─── 溝通本位取向的自然情境教學(Teaching)
1990 ─── 結構化教學(Structured Teaching)
2000 ─── 鷹架教學(Scaffolding) 曹純瓊(96)

各 個學派都有其獨特之處,研究者認為擴大性替代性溝通系統教學(AAC)除了有觸覺的、聽覺的、視覺的優勢教學之外,能夠重複操作是令本研究者教學時之最 愛,該系統適用於各種不同的年齡層,它可以輔助自閉症兒童說與寫能力的不足。在擴大性替代性溝通輔具當中,可分為手語和符號兩類,符號系統和科技的結合更 可以衍生出各種不同的溝通輔具,教學者如果能夠融合多種系統,更以達到溝通的最終目的。例如:加上結構化的版面設計,版面中融入生活自裡和社會行為的教 學,一舉數得。對於將來入國小一年級相關的教室生活自理訓練的部分,更有其優勢的連結的作用。


叁、研究方法
本 研究是透過助理教師一學期的觀察,整理出在小一普通班的環境中,最常使用的高頻字,共計40個小項,再透過普通班老師、助理老師和普通班的一年級學生共計 18人,依序將最常聽到的語彙勾選出來後,加以統整找出最高頻率的語彙,研究者再依照其性質設計成24個溝通版的版面進行教學。

每次教學之前,先行施測五次,紀錄其施測的結果,接下來進行語音溝通版團體教學,進行教學完畢之後會再施測五次,並紀錄結果;教學內容除了高頻的語彙之 外,同時也結合了完成指令必須具備的生活自理能力,為了完成此生活自理的內容,精細動作的練習又是必備的技能,為了讓家長在家裡也能夠讓孩子複習,每次下 課時,指導者會將上課的教材讓孩子帶回家複習之用。

教學版面設計如下:
肆、結果與討論
經過十六次的課程,兩位學齡前的特殊生的語言接受與表達都有長足的進步,如以下統計圖表所呈現。
attachments/200905/7830021995.jpg

但是因為地點的限制,授課與評量的地點只能在資源班進行,對於日後的類化到普通班又會是一項必要的考驗,這是在此研究中所無法克服的地方,有賴於小一入學時,家長與導師和特教老師彼此的溝通,方能重新喚起孩子的記憶,屆時23張溝通版面的運用是有其必要性

 

參考資料
陳明聰、吳廷芳、王華沛(民89) 。 運用e輔助科技實踐融合教育理念世代, 33-46 特殊教育 。 台北 教育部。
蔡淑玲(民87)。融合教育及其對班級經營的啟示。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6,349-380。
葉瓊華(民87)。溝通輔具對多重。障礙兒童溝通技能影響之研究。第三屆特教學術研討會論文及第三屆特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謝淑珍(民87)。溝通輔具對多重障礙兒童溝通技能影響之研究。第三屆特教學術研討會論文及第三屆特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張欣潁(民93)。擴大性及替代性溝通系統(掌上型溝通版紅雀)對無口語自閉症兒童的溝通訓練成效之研究。資訊科技輔具應用研討觀摩會。
許育偉(民93)。擴大性及替代性溝通系統(掌上型溝通版紅雀)對無口語自閉症兒童的溝通訓練。資訊科技輔具應用研討觀摩會。
楊宗仁、張雯婷、楊麗娟 譯(民95) 亞斯伯格症教育人員及家長指南 心理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