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九屆 特殊需求嬰幼兒之家庭對時段性療育課程的滿意度之初探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英文題目: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atisfaction of families with children of specific needs to segmental  therapeutic courses
作者姓名:侯蔭梅*、傅秀媚**、陳琦棻***
所屬單位:*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財團法人新竹市私立天主教仁愛啟智中心早療組教師
                    **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教授
                    ***彰化縣鹿港鎮 鹿東國小 教師

特殊需求嬰幼兒之家庭對時段性療育課程的滿意度之初探
侯蔭梅


 

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乃針對有特殊需求嬰幼兒之家庭,探討其對於機構時段療育的使用狀況與接受性,本研究將以新竹市仁愛啟智中心所提供之補救教學課程為例,研究者將針對服務適切性、服務品質、服務是否符合家長需求,以及家長經由此服務過程對於自己的心態調適是否有所幫助等四面向來探討。


研究對象及方法
使用問卷的方式訪談目前在新竹市仁愛啟智中心接受補救教學服務的特殊需求嬰幼兒之父母。本研究問卷分為二部分,分為孩子療育課程的相關資料(半封閉式)及受訪問者接受療育課程的想法(開放式);療育課程的相關資料中包含了孩子及父母的基本資料,以及接受哪些療育課程及多久時間。

資料收集
本研究採用文獻回顧法,並針對十位有特殊需求嬰幼兒之家長,且這些幼兒已在機構內接受療育課程至少6個月,發出問卷,並整理問卷結果與相關文獻進行比較分析。問卷則是採用半開放式及開放式問卷各一份。

資料分析
一、家長心理歷程的改變
attachments/200905/0735880627.jpg

二、家有特殊需求幼兒的父母心路歷程之文獻比較
attachments/200905/1349510703.jpg

結論
早期療育利用各種專業整合性的服務來解決特殊需求幼兒在各種醫療、教育、家庭及社會相關問題,以便開發孩子的潛力,另一方面同時減緩障礙程度及併發症,使孩子能和同齡孩子一樣過正常生活的能力。特殊需求幼兒因其生理及心理的障礙,故較一般同齡幼童需要更早及更多的服務進入協助。

本研究中的家長不只是針對孩子現階段應努力的方向有所瞭解,對於未來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所訪問到的家長也都開始走到了面對事實的心理階段,家庭間的溝通及協助也看似可以支持孩子的發展;且大都表示因為開始了療育課程,接觸到各個老師才知道自己要怎麼走,怎麼協助孩子進行課程,以及怎麼與家人溝通孩子的狀況,也看到了自己孩子的未來,對於家人支不支持的態度怎不會過度在意。

早期療育是利用各種專業整合性的服務來解決特殊需求嬰幼兒在各種醫療、教育、家庭及社會相關問題,以便開發孩子的潛力,另一方面同時減緩障礙程度及併發症,使孩子能和同齡孩子一樣過正常生活的能力。特殊需求嬰幼兒因生理及心理的障礙較一般同齡幼童需要更早及更多的服務。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