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The developmental gains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n the inclusive settings. 莊瓊惠 靜宜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研究背景與目的 最少限制的安置原則開啟了融合教育的時代,台灣在民國97年7月內政部兒童局統計的發展遲緩兒童共計有18,981人,其中有12,870位兒童是安置在一般幼托園所,佔所有發展遲緩兒童個案的三分之二,這些發展遲緩兒童分散在全台3,580個一般幼托園所(內政部網站,2008),目前將近一半左右的幼兒園都正在收托特殊幼兒。當多數的特殊幼兒都安置在一般幼兒園時,這種融合教育模式對特殊幼兒發展及學習的影響就受到學者相當的關注。 早期國內有少數學者曾探討特殊幼兒在融合教育模式中的學習成效,這些研究多半以觀察法或深入訪談法蒐集質性資料來說明特殊幼兒在融合教室學習的情形(王天苗,1999,吳淑美,1992;蘇雪玉,1999:洪馨徽,2000),然而國內在瞭解特殊幼兒在融合教室的學習狀況多著重以質性資料探討特殊幼兒社會及語言能力表現情形,鮮少從特殊幼兒在一般幼兒園中各方面的發展作一比較性的探討。 如今一般幼兒園已儼然成為安置發展遲緩幼兒的主要場所,瞭解這些特殊幼兒在融合教育模式各發展領域的表現及其學習狀況如何,就有其必要性。本研究有系統的蒐集特殊需求幼兒在融合教育環境一段長時間的學習之後的發展及學習情況的量性資料,來進一步探討特殊幼兒在融合教育模式中的學習進步及發展曲線所代表的意義,並且分析其影響學習成效可能的因素,以做為未來安置學前特殊幼兒或學前融合班教師教學方向的參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中部地區一個一般幼兒園收托之10名特殊需求幼兒,從障礙類別來看可分成四類:發展遲緩幼兒2人,自閉症幼兒3人、智能障礙幼兒3人、多重障礙幼兒2人。從障礙程度來看,輕度障礙(包括發展遲緩)幼兒有5位,中重度障礙幼兒有5位。其中男生九位,女生只有一位。從入園年齡來看,小班就入學的幼兒有六位之多,中班有三位,大班有一位。本研究的發展遲緩幼兒多在小班就入園,大班才入園情形較少。每位幼兒蒐集從入園連續兩年的發展分數,及一年的課程評量分數。本研究使用之測量工具包括幼兒發展評估表及蒙特梭利教具記錄表。由於研究樣本不多,本研究主要分析方法以描述統計為主,輔以幼兒的發展曲線圖,嘗試分析幼兒發展與學習曲線所代表的意義。 研究發現 幼兒A和幼兒B兩位發展遲緩兒童在初入學時雖然年齡有七個月之差,然而在入園時各發展領域的分數卻極為相近,而經過四個學期之後,幼兒A的4個發展分數都已到達98至100的分數,也就是已經和一般幼兒的發展無異,而幼兒B也在第四學期之後其4個發展分數到達90至99分的情況。四個發展領域的分數差距不大,呈現發展平均成長的現象。 幼兒C和幼兒D同屬輕度智障,幼兒E屬中度智障,三者在初入學時認知發展領域分數都遠遠落後於其他三個領域的分數,而在第四學期後,二位輕度智障幼兒C和D除了認知領域仍明顯落後,其他三個發展領域則已達一般幼兒發展情況,幼兒E則只有社會/自理分數有達一般幼兒的能力,其他領域之分數則明顯落後,尤其認知發展的分數進步的更是有限,從發展曲線圖來看,二位輕度障礙的幼兒的發展曲線較為相近,而中度智能障礙幼兒和輕度智能障礙幼兒的發展曲線不太相似。 三位自閉症幼兒F、G及H初入學各發展領域的分數就不太相似,二年後的發展結果也大不相同,幼兒H只有動作發展趕上一般幼兒,而F、G則全部的發展分數都趕上一般幼兒,這是否和家庭因素有關或是和幼兒的自閉症程度有關,則需進一步的討論。 至於二位多重障礙幼兒也是初入學的發展分數的分佈不太相似,但以認知發展分數有明顯落後之現象,二年後二位幼兒在認知發展分數仍顯進步有限。 如果以發展曲線圖來看的話,本研究之輕度障礙幼兒在所有發展的進步都很明顯,而中重度幼兒進步比較明顯大多是動作或社會/自理方面。 特殊需求幼兒在蒙式課程的語文及數學領域的進步非常少,說明抽象思考的課程對於特殊幼兒第一年的學習進步的空間並不大,可能是因為特殊幼兒第一年的學習都著重於生活自理能力,或者是語文或數學這種抽象思考的學習材料對特殊幼兒而言本來就有其困難,就值得再進一步的探討。 結論與建議 就發展曲線來看,發展遲緩幼兒之間及輕度智能障礙幼兒之間的發展曲線較相似,自閉症兒童之間的發展並不相似。就發展評估表來看,發展遲緩幼兒在融合環境下有機會完全趕上一般幼兒,但是其他障別(智障、自閉、多重)的幼兒在融合環境下二年之後仍有至少一個以上的發展領域無法趕上一般幼兒。然而就發展進步的分數來看,中度障礙的幼兒在融合教育環境的進步最多。另一方面研究結果也顯示特殊幼兒在一般幼兒園中學習,以動作和社會/生活自理領域的進步優於語言和認知發展。 本研究發現融合教育環境對各種不同障別及障礙程度的特殊需求幼兒在發展上都呈現不同程度的正向影響,對於輕度障礙幼兒的發展較可能有全面性提升的影響,對中重度幼兒的發展的影響更是顯著,而中重度幼兒若安置於融合教育環境中,如何積極提升其認知與語言的能力,則是融合教育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王天苗(1997)。發展遲緩幼兒融合式幼教模式之建立與實施成效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編號:NSC87-2413-H-003-009。 內政部(2008)。台閩地區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概況。2008年08月01日,取自http://www.cbi.gov.tw 吳淑美(1992)。發展遲緩幼兒在回歸主流教育安置下社會互動、社會地位及發展能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暨研究所特殊教育學報,7,45-83。 洪馨徽(2000)。幼稚園融合班中幼兒社會互動之探討 - 一個學前融合班的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雪玉(1999)。學前融合教育實施方案之效果探討-普通班教師角色與介入策略,行政院國科會補助專題計畫。編號:88WFD020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