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A cas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using prompting system on self-care learning for child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蘇美齡1 黃志雄2 台南市新興國小特教老師 弘光科技大學幼保系助理教授
壹、研究背景與目的 發展遲緩兒童常伴隨其他的障礙,像注意力缺陷、短期記憶缺陷、不善組織學習材料、學習遷移能力較差和依賴提示等特質,使得他們在學習生活自理技能的歷程上比一般兒童艱辛,學習效果也較差,容易依賴照顧者。因此,為了讓發展遲緩兒童能夠擁有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應把握早期療育的黃金時期以獲得較好的成效,儘早實施生活自理技能教學。 許多老師和家長在教導身心障礙兒童時常會運用教學提示,由教學者透過線索及協助的給予,促進學習者瞭解如何正確執行或反應,然而,提示的給予若無法配合有系統的褪除,將會使得學習者養成依賴提示的習慣。面對發展遲緩兒童在學習方面的注意力缺陷和依賴提示等特質與需求,提示系統策略被認為是最常應用且最有成效的教學策略之一,提示系統策略是指將教學者的協助要逐步且有系統化的褪除,直到學生能經由自然提示與環境的結果而有適當的表現,國內外的研究結果均指出,提示系統策略能有效地應用在認知學習、社交技能訓練、溝通訓練及生活自理等領域的教學上。 研究個案所就讀的幼兒班教師認為其各方面能力在班上較為低落,生活自理技能方面也需要多加強。研究者本身從事特教工作,基於個案的需要及本身的興趣,且相關實證研究在學前階段較少,想嘗試採用這個在許多對象及領域都被證實相當有成效的教學策略,來進行研究教學,希望藉此提昇個案在生活自理技能上學習的成效。 貳、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台南地區某早期療育中心幼兒班中一名3歲6個月之發展遲緩兒童為對象,採用單一受試研究法A-B實驗設計,探討提示系統策略對該名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學習的影響。研究之自變項為提示系統策略,包括使用遞增式提示協助法、遞減式提示協助法、增強等教學策略,依變項則是為生活自理能力中洗手技能的學習表現。 參、研究結果 一、使用提示系統策略能增進發展遲緩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學習之成效 研究結果發現,在基線期,個案洗手技能的評量結果平均數為46%,且呈現穩定狀態(趨勢穩定度達100%),而在介入期,洗手技能的評量結果則呈現穩定正向的上升趨勢(趨勢穩定度為93%),平均得分增加了22.5%,且追蹤期的評量結果得分為78%。研究結果顯示個案在接受了提示系統策略之介入後,其洗手技能之學習成效明顯進步。 二、除學會洗手技能外,從教學過程的觀察紀錄中亦發現個案有以下改變: (一)增加耐性與等待能力 (二)能意識到何時要洗手 (三)對照片的理解與辨識度增加 (四)洗手技能連貫性變好 三、非正式訪談個案的班級老師顯示本研究具良好社會效度 肆、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本篇以單一受試研究,以一位個案進行教學來瞭解提示系統策略對發展遲緩兒童學習生活自理能力學習之成效。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提示系統策略能增進發展遲緩兒童生活自理能力學習之成效;且使用提示系統策略之效果獲得個案班級教師之社會效度支持。 二、建議 (一)教學上之建議 1.選擇功能性和生活化之活動進行教學 發展遲緩兒童在身心發展和學習等方面的特質有別於一般兒童,學習的歷程也比一般兒童辛苦,往往需要花很多時間來學習。許多發展遲緩兒童由於認知缺陷,無法如一般兒童進行有效的學習。因此,在安排教學及訓練內容時,應先瞭解發展遲緩兒童之能力,以功能性與生活化的活動為主要學習內容,讓發展遲緩兒童經常練習,並精熟技能。 2.使用有效之增強方式 由研究過程中得知,有效之增強方式能增強發展遲緩障礙兒童的學習動機,亦為教學介入成功因素之一。因此進行生活自理技能教學活動時,應善加利用增強系統,多以正增強鼓勵學童表現應有之技能或行為,並盡可能尋找從事該項活動所能獲得之自然增強,以支持學童主動持續表現該項技能或行為,而非被動地等待增強。 3.系統化適性教學 由研究結果得知,有系統且適性之教學方法能增進個案在洗手技能的學習。而本研究所使用之提示系統策略,包括使用遞增式提示協助法、遞減式提示協助法、增強等教學策略,一般教師亦經常使用,但是使用時未系統化呈現,僅是隨機或零散地運用,而使發展遲緩兒童無法有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雖然瞭解許多教學策略,但是仍應依照障礙兒童之個別差異,選擇適當之教學策略,並將之有系統的運用,協助發展遲緩兒童有效學習。 4.推廣提示系統教學策略應用的對象 本研究發現,提示系統教學策略的應用能增進發展遲緩兒童洗手技能的學習。再者於生活自理技能之活動仍須在家庭中進行,而發展遲緩兒童待在家庭中與父母親相處之時間最長,因此建議在教學上,可將此策略的應用推廣至父母,讓學童家長能運用此策略,增加學童的學習機會和成效。 (二)研究上之建議 1.不同情境的類化教學 本研究之教學情境,僅限於在幼兒班教室旁廁所外的洗手台前做洗手技能訓練,未能針對其他的情境,如家庭、餐飲店、大賣場等,進行類化教學。因此未來研究可以探討在不同情境下洗手技能的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