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九屆 學前融合教育中發展遲緩學童之家長參與態度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林雅琪1、鄭夙芬2、鄭期緯3

1.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研究助理
2.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3.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社會工作學組碩士


 

研究背景與目的
學前教育階段,家長的參與有助於學童學習社會化的開端,對於學童的發展及在學校中的成有更佔有重要之影響因素(吳國淳譯,1996),包括提升學童的學業成就、學習動機、正向行為的與情緒的發展、提升學童在學校環境的安全感等(Pena,2000);對家長而言,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有助於獲得支持感及教養子女的知識和技巧、提高自尊、提升家長處理子女問題行為的能力、促進家長正向行為的產生(Epsteun,1997);對學校而言,家長參與可協助教師擴展教學領域、營造更適合學習的課堂學習氣氛、改善學校環境、增進學校的效能等(Feuerstein,2000;Pena,2000)。

國內在家長參與,於1997年特殊教育修正案以及相關子女之公佈實施,其保障身心障礙學生之家長參與子女教育的權利,並進一步將家長參與法法制化,使特殊兒童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權利真正受到正視與保障。

有關家長參與之相關研究,國外的資料相當完整,學習各階段之研究論著數量可觀,家長參與之相關資訊網站與網頁亦眾多,並有各地區對於家長參與相關問題交流與經驗分享之活動報導。然而檢視過內的相關研究,有關「家長參與」之探討,多集中於國小階段(1998年至2005年共計53篇)、其次為國中階段(1996年至2005年共計11篇),而針對學前階段之探討至從1985年至2005共計六篇,然亦是針對一般幼稚園體系之探討,對於學前融合教育之體系並未深入瞭解,並且對於其發展遲緩孩童之家長參與亦未有相關研究論述。藉此,本研究希望針對瞭解有實施融合教育的園所與家長,對於其參與之態度,同時探討其異同。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行之研究方法為質化研究方法,透過焦點團體法作為資料蒐集之主要方法、學校教師教學之文件資料為輔,本研究為達資訊飽和,共進行六場焦點團體。研究對象以立意抽樣與滾雪球取樣方式,其對象包含(1)公立實施學前融合教育學校之園長(幼教組長)、特教老師之研究樣本共23名;(2)就讀學前融合教育學校之發展遲緩孩童之家長之研究樣本共15名。


 

研究發現
本研究探為探討學前融合教育中發展遲緩學童之家長參與態度,研究結果如下:
一、學校對於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態度
(一)認知層面
1.認為家長可以帶給校務興革意見。
2.認為家長參與影響學校的效能:影響最直接者為學生的學習,另對於組織氣氛、教師文化亦有積極效果。
3.家長參與可協助危機處理之因應:與家長可以家長直接溝通,尊重家長對於孩子權益的看法。
4.家長參與可是推動親職教育、強化家庭功能之好方法:藉由參與使家長學習正確教養觀念、態度和技巧,並可強化家長與孩子間的互動,並使其可持續在家教育。
5.可建立良好的親師關師,使班級經營順利。
6.能更深入瞭解與掌握孩子的狀況。
7.視家長為資源來源的重要一環:包括活動人力的支援、教學的協助、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

(二)情感層面
1.家長最重要的協助者
2.家長是孩子學習的主要負責者
3.家長是學校招生的宣傳者
4.家長是教師情緒的支持者
5.家長是教學干擾者
6.家長是觀察者也是監督者

(三)行為層面
1.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項目規劃與實施:透過親師座談會、戶外教學、協助教學、參與班務、陪讀、一般大型活動以及個別化教育計畫會議
2.學校邀請家長參與時的溝通形式:開會報告、當面溝通、電話聯繫、聯絡簿、通知單、調查表以及學習活動單。


二、家長對於參與學校教育之態度
(一)認知層面
1.藉由參與瞭解學校和班級所進行的活動
2.學習教育上的知能
3.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形
4.增進親子關係

(二)情感層面
1.教學配合者、人力支援者
2.學習者
3.孩子課後學習指導者

(三)行為層面
1.家長參與實際參與學校教育包括親師座談會、例行活動、人力及物力的協助、個別化教育會議、家長會所舉辦的成長團體及才藝課程。
2.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方式:依照老師任務分配給予協助、貢獻才藝及專長、以自身時間為主、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以及利用書面資料往來參與教育。

三、學校與家長對於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態度之異同比較
(一)相同處
1.教師與家長皆視家長為學校的重要資源

(二)相異處
1.教師以班級整體考量、家長以孩子本身考量
2.教師期待家長適度參與、家長期待參與時能有友善與清楚的定位
3.教師視家長為孩子教育主責者、家長定位自身為孩子課後指導者



結論
本研究結果將作為學前融合教育園所中主管與教師規劃與實施家長參與,以及發展遲緩孩童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參考。未來建議可擴大研究範疇,延伸至家庭教育進行探討,另外,並可以行動研究方式,實際進入學校場域脈絡進行探究。


關鍵字:家長參與、態度、學前融合教育


參考文獻
1. Thomas Kellaghan、Kathryn Sloane、Benjamin Alvarez 及Benjamin S.Bloom/吳國淳譯(1996)。家庭環境與學校學習。台北:五南。

2. Feuerstein, A. (2000).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nd parent involvement: Influences on participation in children's school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4(1), 29-40.

3. Pena, D.C. (2000). Parent involve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mplication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4(1), 42-53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