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屆 合作式團隊模式之家庭訪視介入對動作遲緩嬰幼兒之療效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Effects of A Collaborative Home-Visiting Program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With Motor Delays
謝伃鑫1、廖華芳1,2*、鄭素芳1,2、曾美惠3、蔡美燕4、孫世嘉5
Yu-Hsin Hsieh1, Hua-Fang Liao1,2*, Suh-Fang Jeng1,2, Mei-Hui Tseng3, Mei-Yan Tsai4, Sheh-Chia Sun5


 

        台灣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1、台灣大學附設醫院物理治療中心2、台灣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暨研究所3、發展遲緩兒童通報轉介暨個案管理中心4、台東大學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51
School and Graduate Institute of Physical Therapy, College of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2 Physical Therapy Center,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3School and Graduate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College of Medicin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4Taitung Center of Chinese Association of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s, 5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eachers College,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背景與目的:動作遲緩的嬰幼兒除動作功能受限外,各發展領域及日常活動參與皆可能受限,家庭環境被認為是上述問題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對動作遲緩的嬰幼兒採到宅並有家長參與之合作式專業團隊的介入是世界潮流,然其療效尚無實證。本研究探討於偏遠地區此介入方法對動作遲緩嬰幼兒於日常參與、動作功能、家庭環境品質、親職知識、及親職壓力之成效。方法:雙盲隨機設計,從台東個案管理中心徵召24名6至33個月動作遲緩嬰幼兒,根據年齡與動作嚴重度分層後隨機分配至實驗組或控制組。兩組皆在三個月內接受五次家庭訪視介入,介入前後由一位不知兒童分組狀況之施測者進行施測。成效評量工具包括:兒童身心障礙評估量表(Pediatr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Inventory; PEDI)、「皮巴迪動作量表第二版」(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 2nd Edition, PDMS Ⅱ)、「家庭環境評量表」(Home Observation for Measurement of the Environment, HOME)、「嬰兒發展知識量表」(Knowledge of Infant Development Inventory, KIDI)、「親職壓力指標」(Parenting Stress Index-Short Form, PSI-SF)。實驗組接受合作式專業團隊的家庭訪視介入,此合作式專業團隊包括活動設計者、社工及主要誘發者。由活動設計者根據評估結果,以「國際功能分類模式」 (ICF model)分析嬰幼兒功能、障礙和環境之間的動態關係,並設定嬰幼兒介入的功能目標及家庭目標。此外,參考卡羅萊納課程並依據家庭日常作息設計2至3個功能性活動,提供主要照顧者發展和親職的知識以及親職的技巧,經團隊會議後,由主要誘發者到宅提供介入。控制組接受社工提供之一般家庭訪視介入,內容為社福資源的整合及家庭的情緒支持。三個月後,以混合設計二因子分析方法(two-way mixed ANOVA),比較兩組在日常參與、動作功能、家庭環境品質、親職知識和親職壓力之改變,顯著水準α設為0.05,單尾檢定。結果:實驗組及控制組個案平均年齡分別為19.9 ± 6.4及20.9 ± 9.9個月,平均動作年齡為11.6 ± 5.5及12.3 ± 6.4個月,主要照顧者之教育程度大多為高中或高中以下(占各組之100%及75%),且大多為低社經家庭(占各組之100%及83%)。經三個月介入後,實驗組嬰幼兒較控制組在動作參與(Mobility scale of PEDI)有顯著的增加(p=.01),在家庭的生活環境品質(HOME)與親職壓力(PSI-SF)亦有顯著改善(p<.0001, p=.028)。其他生活參與、基本動作功能及親職知識方面兩組在三個月皆有進步,但兩組無顯著交互作用(interaction)。結論:此結果支持合作式專業團隊介入可增進偏遠地區動作遲緩嬰幼兒參與日常生活移動,提升家庭社會環境,並減輕主要照顧者之親職壓力。未來之研究可進一步研究合作式專業團隊介入之長期效果。 關鍵詞:隨機對照實驗、動作遲緩、嬰幼兒、合作式專業團隊、家庭訪視、國際功能分類模式、卡羅萊納課程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