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The Formation of Transdisciplinary Team Model in a Pre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Class of a Rural Elementary School 楊廣文1、吳雅伶1、孫世恆2 Guang-Wen Yang1, Ya-Ling Wu1, Shih-Heng Sun2 1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2中國醫藥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1 Graduate of Institute of Early Interven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2 Department of Physical Therapy,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背景與目的:偏遠地區常因資源的不足或不符需求,家庭觀念錯誤或是社經地位低落、而使特殊幼兒及家庭無法接受合宜的早療服務。而當地的幼托園所,常常是特殊幼兒及其家庭可以獲得的少數早療資源,但園所常面臨無法解決幼兒次發性障礙,家庭參與配合不足及相關知能不足、研習不易等困境。目前各縣市雖有提供相關專業服務,但受到觀念及經費影響,實務運作上仍停留在「服務量少,直接且單一」的多專業模式。本研究希望能在偏遠地區的國小附幼,建立運用於學校場域的跨專業團隊服務模式,並呈現整合各專業領域的建議的工作方式。 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進行。參與者包括幼教及特教班教師,職能、語言及物理治療師,家長等人,研究場域在台中縣一個偏遠國小附幼。本研究之研究者在過程中,透過參與討論、執行團隊建議、觀察、反思、提出修正策略等方式,逐步建立工作模式。研究資料的收集包括會議紀錄、研究日誌、參與者訪談等資料。 結果:本研究行動包含團隊共識的建立、評估方法的改變及目標達成量表的引進,希望經由文獻討論後之行動,能建立一個跨專業團隊的長期運作模式,以解決偏遠學前特幼現場之問題。本行動研究之成果有四: 一、團隊的形成及運作:團隊的形成,在於成員組成固定以及觀念溝通的順暢,而其關鍵在於台中縣特教相關服務,提供學校時數經費,由學校自行簽約運用,在符合學校本位的前提下,而能有團隊組成及觀念溝通的主導權。 二、評估方式及表格之改進:從各領域獨立評估後開會形成目標,到所有專業人員與家長一同參與的舞台式評估,共有三次評估方式及五種表格的改進,目前的表格,由專業人員與家長共同決定一至二種教學活動及目標,而各目標有-1~+3分共5種分數。 三、家長的參與:透過學校中的身障兒童家長支持團體,形成家長對專業團隊的安全感,在其中使家長了解評估時應有的角色。四、團隊成員間的支持和專業成長:成員的互信和互助,建立於平時溝通和評估前討論,關鍵在於教師主動聯絡和建立溝通平台,也因此使得成員在評估時能夠互相支持與學習,達到專業成長的目的。 結論:本研究雖不是第一個在學校場域提出的跨專業模式研究,但首先運用於偏遠地區學校的舞台式評估及目標達成量表在教學評估上的使用,結果顯示核發經費的方式,較巡迴派遣或醫院模式,更符合偏遠地區學校單位的需要,也更能將公部門的經費有效運用,提供偏遠地區學前特教現場的需求。 關鍵字:學前特教、跨專業團隊模式、目標達成量表、早期療育、偏遠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