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相青蘭 彰化仁愛實驗學校美術教師
目的: 1999年8月,陰錯陽差的偶然裏,我有機會到彰化仁愛實驗學校國小部擔任美術代理老師。 這 是一所特殊的學校,對我而言,所謂 "特殊",不是學生容貌或身體外觀上的不一樣,也不是他們必須以輪椅代步或用 WALKER 幫助走路;更不是一班學生"只"有5-10位的人數;而是多數學生講話我要聽很久才"可能"懂。「不能言語溝通,不知如何教」這讓我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 恐懼。
為了聽不太懂他們說話,怕不能有效溝通,正確傳達知識,教壞小朋友,我在嚐試教與放棄教之間,數度的反反覆覆......。 「你要發揮美術教育的價質,妳要來這個學校;你要體驗生命的本質,妳更要來這個學校」大學導師給我關鍵的一席話,讓我決定,寧願冒著可能因誤人子弟而下"十九"層地獄的危險接受挑戰,也不要一味保守偏安的放棄這個進入天使國度的機會! 一年來,我有許多的體悟,我用我的方式記錄了每個上課單元、我的心情、學生反應及互動的情形,寫成我的上課小誌,在此與大家分享「手之樹」單元。 內容: 第一個單元 「手之樹」是上學期美術課的第一個單元,進行這個單元的最原始動機是因為有些學生手功能不好,這個單元,他們不需要動手畫,而是應用生活周遭常見的設備、素材,例如:影印機、自己的肢體來創作,讓他們不需動筆就可以嚐試創造各種新視覺效果的可能性。再則,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認識自己熟悉的事物﹙手、樹、影印機、......﹚並賦與新的意義,藉而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從事活潑性的思考,激發他們無窮的創造力。 就在學生對我這新怪怪美術老師作風不甚瞭解,我對學生障礙情況一知九不解的情形下,"理所當然"的進行了......。 影印新體驗 「手之樹」進行的流程:(1)樹木造形結構的介紹 (2)「手」原稿的影印、「手」原稿的製作 (3)「手」變形稿的影印 (4)「手之樹」的設計、構圖、剪、上色、黏貼 (5)完成作品 (6)作品賞析 我把流程仔細的分配時間、檢查規劃,協調商借影印機、告訴同學單元內容、製作注意事項,一切準備就續,就帶學生去影印。 我的想法很簡單,一班8-10個學生,一節課45分鐘一定能印完。事實上錯了,從各班教室 "移動" 到影印室就花了半節課(還好我們是連上兩節課),同學告訴我,上我的美術課比上體育課還累,大家都走得汗流浹背。 到了影印機前,有人興奮,有人害怕,有人懷疑,不斷的竊竊私語與發問, 而我從來不知道影印可以有這麼多問題...... 就這樣「玩」影印機玩出了興趣,忘記了等下還要長途跋涉的回去,每當同學自己的手自影印機輸出口出來,我在他們的臉上看到期待眼神、驚異的瞠目結舌、高興的笑容......純真滿足的表情令人動容。 忍不住我也印了一張自己的手,「真大啊!」,從沒這樣看過自己的手,此時此刻在這不到六坪大的影印室,學生與我都重新認識自己看似熟悉卻很陌生的手與影印機! 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回教室後,把影印的手剪下,貼在八開白紙上做成下節課影印變形手的原稿。當我把學生第一份拼貼的作品全數整齊的浮貼在黑板上,煞是好看也頗為壯觀!在賞析的同時,小朋友敏銳的觀察力與豐富的想像力表現得令人驚奇: 在沒看名字的情況下,每位學生皆能認出自己的手,而且屢試不爽!還有人知道那一雙手是那一個人的的手,我問他怎麼知道的,他說:「因為全班只有××戴佛珠嘛!」。也有人知道那一雙是自己的手卻不認它,因為覺得自己的手有點恐怖。我再請他們仔細看看自己的手像什麼?有人覺得像蘭花,有人說像薑,像蝦子、餃子、八爪魚、蜘蛛、火車軌道......。 這樣的上課方式,小朋友與我都覺得有趣與意猶未盡!下課鐘聲響起,只好期待下次上課的來臨。 「哇!這麼大啊」 課程繼續進行,因為學生一班只有8-10人,我想畫十棵小樹不如做一棵原尺寸的大樹,既大方又能藉由團體創作培養合作精神,於是我告訴同學: 「我們就是要畫一張這麼大的樹( 320×108㎝ ),全班合作用「手」畫,影印的手。」 此時同學即興奮又訝異的面面相覬,個個摩拳擦掌的躍躍欲試, 整個製作過程,皆由「專人」負責,所謂「專人」,是這樣的:因為學生障礙情形不同,有的手震顫得很厲害,沒法拿剪刀;有的視力不良,沒法上色;有的走路不方便,沒法走到後面大桌貼......,因此就依個人擅長的部份分工合作,儘量使每位同學至少有一項工作可以做,皆有實際參與操作的機會,才不至於浪費全班8-10人的人力,達到人盡其才的目的。 「手之樹」的震撼 經過四週的努力,完成作品貼在美術教室後面的大牆壁。結果, 我是震憾的!對於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能力,「手之樹」成品完全超乎我原先的想像。我也非常感動!對於學生克服障礙尋找生命出口的努力,每一棵樹都是獨一無二,又充滿生命張力。我還是有點難想像!對於學生的障礙程度所造成認知或肢體活動的限制。 「敢言」成果發表會 作品賞析,是我進行每個美術單元必經的程序。或許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差異,不過,沒有關係,聽得懂的同學會幫我翻譯,所以我還是沒有特別待遇的照常進行。 不知是同學的自發性抑或糖果貼紙的鼓勵,同學踴躍發表意見的情形,令我再次跌破眼鏡!為了控制上課的秩序,我不得不再次硬性規定每位同學至多只能發言三次,才能讓場面稍稍的安定。 課程進行到最後,我幫大夥與自己班上的作品合影,記錄下同學的努力。為這單元畫下圓滿的句點。 結論 仁愛的孩子表現不比正常學校的孩子差,是我教一年來的感覺。因為這樣的認知,我的教材教法並沒有因為小朋友是腦性麻痺、自閉、過動、肌萎症、脆骨症、嚴重肢體障礙而簡化,有的只是找出適合他們表現的媒材與方式。所以,打從主題相關背景知識的介紹到操作原理注意事宜的講解,甚至作品完成的賞析,我都不敢馬虎以待隨便為之。 團體創作是我常用的上課方式;截長補短人盡其材是我最終的目的。因為我堅持不縮水的「要求」,學生只好克服身體的障礙努力尋找生命的出口,每次完成的作品都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令人驚豔。 孩子們的創作讓我聯想到純樸有生命力的民間美術作品;孩子們的回應讓我體驗到生命的韌性與不可思議;孩子們的學習過程讓我瞭解,原來,很多至美純善的美感經驗,在最平實、單純的動機下就能展現;原來,最撼動人心的創造能力,在最直接、專注的抽離障眼假面就能實踐;原來,生命的優良本質這麼的靠近自己;其實,藝術也可以很簡單!這樣的感動讓我有機會檢視自己過往的認知與體驗。 畫畫對我而言是件快樂的事,對於美術教育,我並沒有慷慨激昂的雄心大志也沒有偉大宏觀的教育理念,有的只是: 如何將自己在繪畫上的愉快經驗傳達給學生,如何讓學生從生活中去體驗美感瞭解藝術,如何將美術就像陽光、空氣、水一樣自然地、必需地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想我要做的是提供營造一個自由無拘束的環境,讓他們盡情展現人類的本能。 用沒有" 特別待遇"的一般教法與這群天使級的人物碰觸,總是能擦出意想不到的新視覺經驗珣爛火花,那份期待,是我上小朋友美術課樂此不疲的最大的原因。 仁愛的孩子身體機能是比較特殊,但對於我的課程回應是心無旁鶩的百分百投入。於是乎我要大聲告訴諸位: 我在天真浪漫的天使國度發現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