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A Study of 0-3 Toddler’s Parents Perception of Language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from Child Development Checklist 韓慧雯1、2、蔡涵如2、王淑娟3 Hui-Wen Han1、2、Han-Ju Tsai2、Shwu-Jiuan Wang3 1台安醫院、2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3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1Tai-An Hospital, 2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ly Interven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3Graduate Institute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 一般民眾對兒童語言能力的觀察,都是從孩子的口語表現來判斷,因此若是孩子大約二、三歲了,但仍未出現口語或表達內容不易被理解,才會到醫院檢查或評估,而民間流傳「大雞慢啼」的觀念,可能讓兒童更晚被發現有語言溝通發展遲緩的問題。近年來研究發現嬰兒前語言期的非語言行為,與幼兒語言萌發間具有可預測的關係(王大延,2008),在早期療育的篩檢程序中,健兒門診是篩檢的第ㄧ道防線,目前國內新生兒家長都會在孩子出生後拿到一份衛生署編印之兒童健康手冊;本研究即挑選手冊中0-3歲之語言溝通及社會互動領域相關的篩檢題目,來瞭解家長對語言發展檢核內容的解讀能力,以探討目前0-3歲兒童家長對語言發展篩檢的認知,並提出研究結果及相關建議供參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挑選兒童健康手冊中,0-3歲之語言及社會互動領域相關的篩檢題目,採用半結構式問卷以及個別訪談方式進行資料蒐集,訪談內容共三項:語言發展的概念、檢核表內容之認知及對發展篩檢之看法,受訪談之對象為具高中以上教育程度,且有年齡在三足歲以下幼兒的十位家長,最後研究者將所得之資料予以整理後呈現結果。 研究結果 茲將本研究結果整理如下:1. 目前兒童健診的方式,大多由家長填寫兒童健康手冊中的發展檢核表。2. 家長對有些語言檢核題項之題意不太瞭解,因此對題意的解讀不同。3. 家長皆肯定發展檢核及早期發現的重要性,但是對檢核表的內容並沒有仔細去瞭解,因此,填答結果可能無法正確呈現幼兒發展能力。4. 多數家長認為兒童早期的非語言溝通能力檢核題項不重要。 結論與建議 家長雖然認同篩檢的重要性,但警覺性不足,多數家長對語言發展篩檢內容認知及相關資訊瞭解仍需加強,這關係到語言發展遲緩兒能否早期發現及早期介入。對於如何提升家長語言發展篩檢的認知,研究者依研究結果提出幾點建議:1. 若欲提昇家長對語言發展的正確概念,應針對兒童健診執行篩檢的意涵與重要性多做宣導。2. 在發給新生兒家長兒童健康手冊的同時,工作人員應更重視手冊內容介紹、檢核表使用說明及可提醒家長確實了解手冊篩檢目的。3. 利用定期衛教講座,介紹各年齡層語言發展及篩檢。4. 發展篩檢相關專業人員需瞭解並重視幼兒的語言發展階段指標及發展篩檢的重要性,且能主動積極指導家長正確地為幼兒作發展篩檢以了解其發展狀況。 參考文獻 林姿伶(2003)。自閉症幼兒非語言溝通能力之研究。中原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姜忠信(2000)。自閉症兒童意圖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姜忠信、宋維村(2002)。學齡前自閉症兒童相互注意協調能力的發展。中華心理衛生,15,29-46張閔翔(2006)。嬰幼兒瞭解他人意圖與欲望能力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所碩士論文。黃瑞珍(2007)。國內兒童語言障礙相關之標準化測驗評估。聽語新潮,6~7,105-134。錡寶香(2006)。兒童語言障礙理論、評量與教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Bernstein, D. K., & Tiegerman-Farber, E.(2002).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Disorder in Children(5th ed.). Pearson Education,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