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屆 時間延宕策略對學前自閉症幼兒動作模仿能力成效之研究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Using Time-delay to Improve Action Imitation Skill for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utism
莊佳瑋 1、黃巧茹 2、盧姿蓉 2
Chia-Wei Chuang 1、Chiao-Ju Huang 2、Tzu-Jung Lu 2  
1 彰化縣特殊教育資源中心、2 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 
1 The Resource Center for Special Education of Changhua County, 2Graduate Instilute of   Early Interven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 無法發揮正常的社會溝通技能,是自閉症最重要的特徵之一,而其中模仿能力的缺陷更 與此技能息息相關。在特殊教育的教學略中,時間延宕策略用於教導輕、中、重度身心 障礙者在動作技能方面已有顯著成效,卻尚未有相關的研究應用於學前自閉症幼兒動作 模仿的教學上。因此希望藉由本篇實證研究,提供實務教師在未來教學上之參考。


方法: 本研究採單一受試研究法中跨受試多探試實驗設計進行研究。研究對象為三名學前中班 中度自閉症幼兒。研究自變項:漸進式時間延宕教學策略;依變項:動作模仿能力中之 摸頭、拍手及摸膝蓋三項。透過由觀察者及研究者共同記錄蒐集研究對象在基線期、處 理期、維持期中,每次課程嘗試 20 次動作模仿表現情形。最後並透過觀察者間一致性、 視覺分析、C 統計考驗及教師訪談等資料處理分析,來驗證實驗結果的成效。


 結果:三名受試者在策略介入前之基線期僅受試者乙出現零星的 1~2 次正確反應,餘受試者皆 呈現 0 次正確反應。在介入處理後,第一次三名受試者從平均約 1 次的正確反應,至第 10  次正確反應已達  18~20  次。而三名受試者在處理期之  C  統計考驗結果  Z  值分別為3.67、3.48、3.05  均已達顯著(p<.01),證明處理階段成效良好。另外,在基線期、處 理期與維持期階段間之變化,經 C 統計考驗 Z 值結果分別為(基線期/處理期、處理期/ 維持期):甲(3.31、4.49)、乙(2.99、4.13)、丙(2.74、-),也均達顯著(p<.01)。證 實無論在各階段間之處理效果或維持效果都具有成效。換言之,證明時間延宕策略應用 於教導學前自閉症幼兒在動作模仿能力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成效。而在社會效度方面,運 用訪談三位受試者之班級教師,教師們皆認為受試者在班級中,開始出現較多注意教師 及同儕的行為。在給予口語指令「做一樣的」時,受試者跟隨教師肢體示範的學習能力 明顯提升,因此均肯定時間延宕策略對學前自閉症幼兒動作模仿能力的教學成效。


結論: 本實驗結果,學前自閉症幼兒在接受時間延宕策略教學後,其動作模仿能力表示出立即 顯著的成效,且能持續維持。此一結果提供教師未來教導學前自閉症幼兒教學上的參考。 


關鍵字:時間延宕策略、學前自閉症幼兒、動作模仿能力、單一受試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