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一屆 以生活經驗為本位「小書」製作方法與原則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臺北市螢橋國小學前特教班教師/林郁宜


壹、前言
在幼稚教育法之實施與課程標準的訂定下,如何應用生活中的事件提供學生應有的生活經驗,並將生活經驗與其他的學習領域(如:語文、認知、遊戲、健康.....)的學習內容進行結合,而後將其內容製作成小書,並利用小書進行有效的教學。

 

貳、理論基礎
一、蒙特梭利:
(一)自由原則或自動原則:
蒙氏認為孩子本身有其固有的價值¸且有自由發展的基本權利¸特別著重兒童的自我矯正。其教學法多以兒童自由活動、自由發展為主旨,除必要的指導外,教師對於兒童的生活絕不加以干涉或幫助,「小書」由於對幼兒的生活事件不斷的複習與出現,且均為幼兒生活中曾出現的經驗,因此,更能引起幼兒對此內容的學習興趣,使得幼兒在看到「小書」中的內容即能被吸引,因此,更能自動的欲透過「小書」來進行學習,故「小書」正得以符合自由之原則。


(二)義務原則或責任原則:
管理的責任,要歸於兒童自己。因此,「小書」的呈現正可以把握上述該項原則,「小書」具有吸引幼兒主動學習的作用,使兒童得以自動自發、自由的學習,培養兒童的興趣,並能喜愛自己的「小書」而願意珍惜自己的小書與內容,從實際生活中自然的培育兒童處群能力、責任意識、以及道德觀念。


二、皮亞傑:
皮亞傑採用比奈實驗中心研究診斷方法研究異常兒童,由於遲緩兒童語言能力不足,因此,要運用操作來補充語言。其認為智慧應從描述兒童思想方式著手,且推理能力比單純的自然語言更能有效的說明發展層次,智力是人類適應環境的能力,而小書即在協助孩子更有效的運用自己的能力以適應生活環境。因此,對於提昇兒童的智力確實有很大的影響。


三、杜威:
按實用主義之哲學基本信條-所有的思維一切的概念,須就他們在真實的世界中的影響,而不以普遍的真理來考驗之。於是教導兒童須在實用主義的架構下實施其生活,也須以學習實用為導向。杜威並主張學校生活應與兒童的真實生活打成一片,使學校成為兒童生活的地方。更提出了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 )以兒童的實際經驗為出發點,使教材得以成為協助兒童適應未來獨立生活的最佳利器。因此,小書的應用需以能兼顧上述之條件,兒童在成長的歷程中,得以透過小書習得語言、情緒處理、社會能力、行為改變的技巧,使能夠於日後有能力適應其生活的社會與環境。


其思想理論-
(1)教育即生活:
生活是一種自新的歷程,教育乃是使社會生活繼續不斷的方法;就是一種繼續不斷自新的歷程 。

(2)教育即生長:
生長可謂之為有機體對環境不斷的接觸,而成為兒童自我更新的歷程。兒童因為經過長期的未成熟狀態,具有積極向前發展的能力,所以需要繼續的生長。且由於孩子具有依賴性和可塑性,因此教育對其生長有其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3)教育即經驗的改造:
經驗乃是個體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如果能充分的利用兒童目前的經驗,即是在為其未來做充分的準備。因此,杜威說出教育就是經驗不斷的改造或重組,它能使經驗的意義豐富,使運用過去與未來的能力增加。就杜威提出的理論得以說明­­教育的目的在發展兒童幫助兒童適應新的環境,杜威認為個體的成長與發展是無法與社會脫節的,教育在經驗重組的過程中,應賦予更多的社會化價值。然學前階段發展遲緩的兒童,即欠缺如此的環境與機會。因此,每一個學習活動如果能透過實際的生活經驗,而後以其發生的過程,並以相片的方式呈現。再依其過程的順序將語言的模式與文字依相片的內容而予以連結,就幼兒的生心理發展而言,都會是幫助發展遲緩幼兒在學習的歷程中,語言與生活環境間的連結與應用的最好橋樑;就心理的角度而言,當一個身心發展有困難的兒童,在小書中察覺到自己的生命故事,他會體會到被重視、被接納、被融入生活環境的感受,儘管孩子仍然不能告訴成人-「這是我的故事」之語言內容,但從孩子生活間不斷的哭叫吵鬧, 轉變為被一本本生命的小書所吸引,並閱讀著生命間的點滴故事,孩子才能從中體會到自己在此環境中的意義,是那麼樣的不容被忽視。


參、小書的應用範圍
小書可應用的範圍極廣,不僅適用於學校,更適用於家庭;不僅可由教師製作,更可由家長於家庭中依個案的需要取材,取材的範圍舉凡衣、食、住、行、語言表達、社區生活、同儕間的互動、甚而社會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情緒的控制與處理,都有可能成為最有利的小書體裁,只要老師或家長非常清楚自己所為孩子們定下的學習目標,並透過對孩子們生活習慣的瞭解與細膩的觀察,便能因學生的不同能力而斟酌訂定其小書所應呈現的內容。


肆、製作小書的緣起
班級中的孩子,常常因各種能力比一般孩子顯得落後而在各方面的學習顯得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孩子在各領域進行有效的學習,在數年前由德國來臺LORE ANDERLIK老師的授課中介紹以「小書」將生活自理的課程應用工作分析的技巧呈現完整的步驟。

經多年來在班級中的廣泛應用,使得小書的教學方法,不但用於生活自理課程,更可擴展至情緒、態度的培養、語文的教學、認知能力的訓練,更擴大至社會能力的養成,只要在孩子生活中發生的事件,與他人間的互動,老師(或父母)可捕捉到的鏡頭,再依孩子不同的認知能力與語文表現、生活經驗在小書中呈現不同程度的學習內容。這樣的教學方法,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兒童而言,可以彌補一般市面上無法針對個案在學習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問題而能針對其個人的問題而購買到適合個案可閱讀的圖書,而得以彌補購書不易的缺憾;就心理層面而言,可以使兒童透過小書的呈現而認同自己的生活,同理自己的同伴。

最為難得,在應用各式各樣的小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補捉到「小書的閱讀」提供了一般正常的幼兒在生活中與特殊需求的幼兒共同生活的珍貴鏡頭,並分別在不同時間帶領孩子個別的閱讀小書。當我們在生活中提供班級中的幼兒有片段的自由活動的時間,我們驚訝的發現-一位正常的幼兒可以利用小書為其同伴講述小書的內容,當其察覺小書的內容乃是他和同伴間生活故事的呈現,彼此之間的生活已經有了最高境界的融合,那種生命間的感動非成人的介入可以取而代之。

而對學習有困難的孩子而言,儘管仍然沒有能力依照語言內容而有所表現,但從其表情與態度,老師閱讀到孩子在小書透露的訊息中,學會對自己的生活間的每一種學習,都較有勇氣去嘗試、去探索,當我們從以個人為體裁之「我的小書」到以團體事件為內容的「我們的小書」,使孩子體會到班級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班級中的一份子,彼此間因而展現出互為一體、互相照顧、互相支持的態度,尤其每一個孩子率直而單純的行為表現,都因為小書中「你書中有我,我書中有你」而有最最美好的生活記憶。



伍、製作小書的原則
一、 以生活事件為主體:
由於學前階段有特殊需求的幼兒,大部份以培養其生活能力,自我照顧之能力訓練為主要內容,且生活中的每一事件是為其所經驗過的,因此,從其經驗的生活事件中尋找體裁將更能加深其印象,也對其日後解決生活上面臨的問題有更大的幫助。因為,在小書的呈現中,除了敘述事件的過程,更可透過小書透露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當孩子面臨相同或相似的情境時,因為小書中曾提供了有效的技巧,孩子們自然能將所習得的技巧用於實際的解決問題中。


二、 以孩子本身為故事的主角:
在一般坊間可購買到的圖書雖印製精美,但針對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而言,就很難協助其達到有效的閱讀效果,且不容易引起幼兒主動閱讀的意願,因為,對他們而言,其內容都屬於別人的故事,不太能引起內心的共鳴。但,如果小書的主角換成是自己,這樣的呈現有助於使其瞭解本身與環境的關係,尤其對於自閉症傾向與過動兒的情緒安撫與情感表達的教育都令老師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根據孩子的語言與認知能力而設計語言內容:
每一個孩子因其身心發展上的障礙而造成其各方面的發展都表現的比一般正常的孩子來得慢,因此,老師在設計小書的閱讀內容時,需考慮到孩子的個別需求與不同的發展;針對其有限的語言能力與認知範圍加以設計,以其現有的能力為基礎,將其內容依其各方面的表現而予以加深加廣,如此,不但能增加其語彙的吸收,更能擴充其認知的內容。


四、 著重孩子內心的感受:
小書的設計,乃是為了針對每一個孩子在其內心得到滿足與認同,因此,當老師在決定應用小書進行教學時,對個案的表現則需有一仔細的觀察;例如:孩子的興趣、孩子的習慣、在家庭中的關係、成長的背景、被家庭成員的接受程度、甚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曾經有過任何不愉快的經驗而導致孩子的行為問題。當成人能以同理的心情體諒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曾經面臨的遭遇與挫折,甚而遭人虐待或排斥,老師則可站在同理的角度,運用處理的策略,而提供個案適性的教育內容並協住其內在情感的抒發。孩子漸漸會感受到,在這種模式下的教學,自己是安全的、是被允許有情緒的發洩、是能夠被別人讀出自己內心的感覺;於是我們慶幸的發現,孩子儘管仍無法透過語言訴說自己的內心世界,但是從他們臉上泛出的笑意告訴成人-孩子是多麼需要被支持、被接受、被瞭解,也因此,一向讓老師最感困難的情意教學,都將因為老師對小書的應用得當而得以使孩子們對情緒的掌握、情感的表達有另一番解讀的技巧。


五、 藉故事的內容處理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出現的行為問題,老師必需要有對自己與孩子的認知,正因為孩子無法呈現正確的行為模式,其原因可能因環境、先前的被教育之模式、或其生理上的問題而造成,是否有必要借助藥物的力量或家族治療等方法而處理,但當我們察覺到孩子的行為問題藉著教學活動的呈現,把正確的行為模式對孩子作一正確的示範,再將此正確的模式與過程,利用小書而予以強化孩子對此正確行為的概念,並使之成為其生活中的部分。


六、 在故事中呈現正確的行為模式:
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幼兒而言,提供正確的行為模式以適應其所生活的環境是非常迫切的。而往往,我們在運用處理的技巧時,都會覺得,正確的行為模式是需建立在情境與事件的發生,而負面的情境與事件,在孩子面前一再的重複出現是不恰當的。因此,我們如果針對孩子的不當行為提供正確的行為模式,在陪同孩子閱讀小書的過程中,自然可以窺見很多的正確行為自然的表現於孩子的生活中。

七、 在小書中呈現老師期待孩子學習到的內容:
無論針對行為的處理,或是語言的學習,甚至社會能力的建立,老師因為已明確的了解孩子學習目標之內容,所以,將其內容呈現在小書中。因此,任何事件都可以成為小書的體裁,當老師決定孩子的學習目標,利用小書的呈現,將所預期達到的教育目標進行有效的結合。因此,老師期待孩子學習到的教育內容就會在小書中出現,也因為每一個孩子的能力不同,因此,老師在小書的內容應用上就需針對孩子的問題與能力、生活環境做不同的應用與設計。


陸、製作小書的方法
1、選擇生活上的一事件或一主題。

2、請父母或老師蒐集該事件進行時的過程之相片,相片中的內容均 以孩子為主角,在拍攝的過程中,不必要求孩子以視覺注視鏡頭,讓孩子在自然的情境中進行該事件。

3、決定與相片內容得以結合的語言內容,並將語言內容呈現在A4的粉彩紙,文字的內容以電腦打字或手寫均可,並貼上與該語言內容相符合的相片。

4、將已呈現在粉彩紙上的相片與語言內容依事件發生的順序排列使幼兒透過小書的內容得以複習生活事件中的經驗和適合該情境語言。



柒、實例說明
一、 我的小書:
(一) 緣由:
為處理班級中一位高功能自閉症幼兒,因其拒絕上理髮廳理髮而設計的小書,內容的設計乃是為使個案願意接受理髮的事實而進行的行為處理-老師安排個案於上課之時間進行理髮的教育,並由老師與全班幼兒陪同至理髮廳理髮的過程並製作成小書。

(二) 小書的內容:
第一頁:相片-老師面對面摸摸小明的頭。
語言內容-小明!你的頭髮太長了。
第二頁:相片-老師牽著小明的手走出教室。
語言內容-老師帶我去理髮。
第三頁: 相片-站在理髮廳門口。
語言內容-我們到了理髮廳。
第四頁:相片-小明坐上椅子。
語言內容-我坐上椅子。
第五頁:相片-小明正在理髮。
語言內容-阿姨在幫我理髮。
第六頁:相片-小明還在理髮。
語言內容-哇!頭髮剪短了。
第六頁:相片-小明正在照鏡子。
語言內容-頭髮剪短了,好帥!


二、我們的小書:
(一)緣由:
這是以一次全班共同去植物園校外教學所蒐集的相片, 由於此次的教學活動是全班幼兒共同的經驗,因此,我們利用此次的教學活動,為幼兒們製作成一本大家共同的小書。定名為「我們的小書」-郊遊。

(二) 小書的內容:
第一頁:相片-全班幼兒共同牽手步行出發。
語言內容-大家一起手牽手,去郊遊。
第二頁:相片-由身後拍下幼兒們背著背包的背影。
語言內容-我們背著背包去郊遊。
第三頁:相片-大家一起坐在石頭上休息。
語言內容-好累喲!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第四頁:相片-大家一起坐在花叢裏休息。
語言內容--哇!這麼多漂亮的花!。
第五頁:相片-一位幼兒正在拿牛奶糖,另一位幼兒則靠近並伸出手。
語言內容-給我一顆糖,好不好?
第六頁:相片-一位幼兒拿起一片被咬一口的餅乾。
語言內容-你看!餅乾被咬一口了。
第七頁:相片-老師抱著一幼兒轉圈圈,其他幼兒在旁邊等待。
語言內容-老師!我也要轉圈圈!
第八頁:相片-幼兒們共同在爬樹。
語言內容-哇!好大的一棵樹。
第九頁:相片-有一位幼兒因受不了而在樹幹旁尿尿。
語言內容-受不了了!我要尿尿!
第十頁:相片-該尿尿的幼兒邊尿邊看著鏡頭。
語言內容-羞羞臉!焌豪偷尿尿!
第十一頁:相片--老師牽著一名幼兒由天橋之樓梯下來。
語言內容-下樓梯慢慢走要小心!
第十二頁:相片--天色變暗,由身後拍下背著背包往學校的路上。
語言內容-天氣變了!我們回家吧!



捌、結語
身心發展遲緩的孩子,尤其在面對自閉症與過動兒,對於從特殊教育工作者而言,誠然不是陌生的名詞。無論語言表達、社會能力、固執行為....每一個學習上的困難,都被我們視為教學上的目標、努力的方向。製作小書--是我們應用在情緒與語文的最佳利器,雖然製作的過程煩瑣費事,我們花了許多力氣捕捉適合應用於小書的鏡頭,配合文字的呈現,引導孩子進行語言的學習、自我情緒的認識,並與生活相結合。由於小書的內容皆以孩子的生活事件生活經驗為主題,對沒有語言能力的幼兒而言,是語言表達的示範,透過小書得以與生活相結合;對情緒處理有困難的孩子,是生活經驗的再複習。如果父母能細心補捉孩子在生活上表現出愉快、生氣、難過....的表情並將引發該情緒的事件與表情進行聯結,技巧性的將該內容應用於小書上,陪伴孩子一起閱讀,一起認識自己的情緒,學習處理情緒、表達情感的方法。尤其當我們告訴孩子--「傷心」、「生氣」等情緒用語;對孩子而言,情緒的語言都是一種情感的認知,表現的極為抽象,學習上確有困難,但卻是孩子在其生命的歷程中必需去學習面對與處理,當孩子在環境中感受到自己的情緒反應是可以被接受的、被瞭解的,自然對此環境有了認同與安全感,而老師與家長提供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也是責無旁貸的使命!


玖、參考書目與文獻:
一、王靜珠(民83) 幼稚教育
二、林朝鳳(民86) 幼兒教育原理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三、林郁宜(民89.5.)製作小書--開啟自閉兒世界 國語日報89.5.8. 特殊教育版。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