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林芳蘭 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
目的: 唐氏症兒童因染色體異常所影響的發展遲緩狀況,在語言表達、肢體動作功能、感官刺激經驗、抽象認知概念、情緒表達及社會行為的學習各方面,都有其治療上的需求。
由於唐氏症兒童自幼對於歌唱、節奏回應表現明顯的偏好與特長,故應用音樂治療的模式於早期療育計劃中,不僅能夠幫助抽象概念的學習、提昇參與動機,並且在互動式語言及動作功能上,都見到實際的療效。謹將音樂治療應用於唐氏症兒童早期療育計劃中的進行方式與療效提出,以供參考分享與交流改進。 內容: 針對二至六歲唐氏症兒童,以同年齡層四至六人為一組,藉著音樂的特性設計不同類型的音樂活動,進行小團體的音樂治療。流程如下: (一) 問候歌:以歌曲對唱的方式互相問候,引發語言的互動並學習正確的人際社會行為。 (二) 點名歌:以簡單的旋律唱" *** 你在那裡?" 點到名字的學生舉手回應"在這裡。" 提供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並互相認識熟記名字。 (三) 唱遊活動:歌詞配合動作來進行,在過程中自然的學習認知概念,包括方向、數數、身體部位名稱等。 (四) 樂器敲奏:不同的樂器用不同的方式來敲、拍、碰撞或搖。如拍鼓用到手掌與手肘,敲鼓則用手臂的力量。在過程中訓練肢體動作能力,並聆聽不同材質的樂器聲,培養聽覺敏感度與聽覺注意力。 (五) 音樂遊戲:練習在不同的音樂指令中,做適當的回應。如音樂開始時要搖手鈴,音樂停時要踩腳等。培養聽從及回應指令的能力。 (六) 再見歌:在歌曲中彼此表達參與及分享的謝意,互道再見,並期待下次課程。 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引導模仿能力,學習互動行為,整合聽覺、視覺、觸覺、運動操作感覺等多重感官經驗,體驗與人合作、分享、輪流的經驗,期望在發聲意願、動作復健功能、情緒表達、認知能力、社會行為各方面,達到治療、復健、教育、訓練的目的。 討論: 唐氏症兒童的音樂天賦,可以從下列五方面察覺:一、喜歡音樂;二、模仿力佳;三、節奏感敏銳;四、樂於表現;五、對曲調琅琅上口。這些特質與音樂治療課程的配合,更加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由此來看,觀察到唐氏症兒童在音樂治療的配合中,有如下的表現;在問候歌中,有主動回應問候的話語;在唱遊活動中,發展出手演協調、認識手指頭、分辨上下左右前後之不同方向的能力;在樂器敲奏中,訓練力量的控制,力度的強弱,抓、握、拍、夾等手部能力及跑、跳、踢等腳部能力;而聆聽音樂指令的過程中,培養了音樂區辨能力,聽覺記憶力,聽覺敏銳度及回應指令的能力。由這些表現,可以看出音樂治療的實際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