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三屆 多重障礙兒童體適能團體課程介入之成效探討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Effect of Group Fitness Program in Children with Multiple-Disability

黃雅惠1  李彥霈1,*  陳雅鈴1  林秀如2  曾靖惠2
  Ya-Hui Huang1  Yen-Pei Li1  Ya-Ling Chen1  Hsiu Ju Lin2  Ching Hui Tseng2

1.    竹山秀傳醫院復健科
Department of Physical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Chu Shang Show Chwan Hospital, Nantou, Taiwan
2.    財團法人十方啟智文教基金會─附設十方啟能中心
   Shifang Rehabilitation Center, Ahifang Culture 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for the Mentally Challenged




背景與目的:健康體適能是個人對環境發揮有效率、有效能的適應能力,其特徵是個人有能力完成日常生活的活動,預防身體因活動不足而衍生疾病及其他問題。多重障礙兒童因受限於其先天的限制因素:肌肉張力、動作控制、平衡協調等問題,影響其日常生活的活動和參與,造成身體因缺乏適當地活動而導致次發性的併發症,像是肥胖、容易疲倦、骨質疏鬆等。雖過去曾有不少關於障礙兒童的體適能相關研究,但大部分的研究對象多以單一障礙類別的兒童為主,甚少對於多重障礙兒童的團體課程介入的研究。故本研究主要探討以健康體適能理論設計團體課程活動介入,對機構中的多重障礙兒童其功能性表現的影響。

方法:本研究可進行資料分析的兒童共有10位(7男3女),平均年齡為64.9個月,在機構中參與每次60分鐘,為期4個月13次的體適能團體課程。活動設計包含10-15分鐘的肌力與肌耐力、15-20分鐘的心肺耐力和5-10分鐘的柔軟度訓練,並在課程前後以健康體適能四要素(身體組成、肌力與肌耐力、柔軟度和心肺耐力)進行施測,內容為身體重高指數、一分鐘動態仰臥起坐、坐姿體前彎和六分鐘跑走測試,和在學期末以中國兒童發展量表(Chinese Child Developmental Inventory, CCDI)中的一般發展、粗動作和細動作領域與上學期末比對,作為體適能課程介入後之功能性表現改變依據。統計方式以成對樣本T檢定來分析課程介入前後的體適能四要素和CCDI各領域數值的相關性。

結果:10位參與體適能團體課程的兒童,其在體適能四要素肌力與肌耐力(p=0.000)、柔軟度(p=0.004)和心肺耐力(p=0.001)有達顯著性差異((p<0.05),而在身體組成未有明顯相關性(p=0.344)。在功能性表現部分,CCDI中的一般發展(p=0.005)、粗動作(p=0.015)和細動作(p=0.022)領域皆有達顯著差異。

結論:多重障礙兒童個別差異性大,障礙程度與類別也不一,適當地設計體適能團體課程,不僅能增進障礙兒童的體能表現,更可促進其功能性表現和改變其靜態生活型態,運用「健康體適能」訓練於多重障礙兒童上除了對身體適能具有成效外,還可促進其日常生活功能與動作表現,可做為接觸障礙兒童第一線的家長、專業人員、教師等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字: 多重障礙兒童、體適能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