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The Brace for Infant with 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 劉盈綺 慈濟兒童發展復健中心 Ying-Chi Liu Pediatric Physical Therapy Tzuchi Pediatric Rehabilitation Center
目的: 先天性肌肉萎縮症之嬰幼兒,軀幹有肌肉無力及低張力的情況 影響兒童姿勢控制及發展,更影響手部操作的能力,其中頭部動作的發展就因姿勢張力過低及肌肉無力,使得動作啟動及維持較困難,需大人給與軀幹中度以上的協助及控制,才能使頭部有動作及維持軀幹直立,也影響坐姿姿勢的控制,為此嘗試使用軟背架,增加軀幹支撐減少大人協助,及增加頭部控制之能力,進而也促進坐姿的控制。 內容: 個案出生後發現有全身低張、肌肉力量差,導致個案主動動作很少,而以頭部動作最差,轉介兒童物理治療。5個月大時,經小兒神經科檢查確定診斷為先天性肌肉萎縮症,九個月大時,在俯臥及仰臥姿勢下,頭部仍無法有抗重力的主動動作,只有在坐姿時軀幹中度協助下頭部能維持直立約10秒,但個案容易累且軀幹容易彎曲,因此訂製軟背架給予從腋下至臀部的支撐,讓個案在有背架支撐的坐姿下,練習頭部及坐姿平衡的控制,也增加手部操作的練習,同時讓個案在家增加坐姿的活動。 1歲3個月時個案在有背架支撐時,能有維持坐姿姿勢的能力,並能在坐姿下活動20分鐘以上,且支撐位置只需在肩夾骨位置即可,媽媽反應個案越來越喜歡在坐姿下遊戲。 目前1歲8 個月,個案能獨立坐在學步車往後移動,且能獨立坐在有靠背椅子上玩玩具約10分鐘。 討論: 先天性肌肉萎縮症個案,因肌肉病變使得肌肉無力且容易疲乏,抵抗重力的動作如俯臥下抬頭對個案而言是非常困難的,發展里程碑的動作順序對此個案並非重要,而是以在坐姿姿勢下的功能為訓練重點,同時坐姿的活動也能增加個案認知及手部動作之發展,因此使用軟背架,給與適當的支撐,減少軀幹肌肉疲乏,使得個案能在坐姿下有較長時間的遊戲,增加個案在坐姿姿勢下的活動,同時也減少家屬的協助,所以軟背架對此個案是有幫助的。進一步將嘗試使用軟背架在中重度低張之嬰幼兒,以探討其促進頭部及軀幹控制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