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張 乃 悅 慈濟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 Effect of Early Intervention in Development Delayed Children with Visual and Auditory Perception Deficits Chang Nai-Yueh Tzu Chi General Hospital Pediatric Rehabilitation Center
目的 發展遲緩兒童的評估中,感官的視、聽知覺能力是必篩的評估項目,因為它們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兩扇窗口。「看得見、聽得到」,是一般人對視聽知覺能力的判定標準,因此若以父母的告知為準,大多數的個案都通過此二篩檢項目。但是是否個案就真的「看的清楚、聽的明白」。尤其是有智能、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在本身溝通障礙及一般人對一些障礙類別的固著印象下,更易使評估者錯判或忽略了其視聽知覺的異常問題,而延誤了早期療育的適當時機及策略的正確性。因此藉三位個案的討論,以探討視聽知覺能力對發展遲緩兒童療育的影響。 內容 所提出之個案包括多重障礙合併唇顎裂、高頻聽障及唐氏症等三類發展遲緩兒童。 第一位多重障礙合併唇顎裂個案,於兩歲三個月時發現有聽力問題,經轉介聽力檢查為中重度聽障,選配助聽器後,對治療師的指令反應與互動情形明顯改善。 第二位個案原先被診斷為 Psychomotor Retardation,於三歲二個月才發現其中、高頻聽力重度損失,大家都被其正常的低頻聽閾所蒙騙,以為「他都有聽見」,但是就在聽不清楚的狀況下,直到戴上助聽器接受早療服務後,三歲六個月才明確的叫出爸爸媽媽及哥哥,目前個案五歲四個月,在一般幼稚園上課,簡單的對話尚可,但對老師的教學接收仍有困難。唐氏症的視、聽障比率高於一般人,但其智能的問題更受到重視,此個案原來在教養院就讀,無明確口語,評估為重度智能不足,五歲時治療師於專業團隊服務時,發現其疑似有視聽知覺的問題,經轉介進一步檢查,配戴上助聽器及眼鏡後接受早療服務,目前(七歲三個月)可理解及表達常用物品名稱及簡單短句,看東西不再趴在桌上及戳眼睛,上課注意力及耐久性明顯進步。 結論 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專業人員的培訓計劃是衛生署近年所積極推動的,其視聽覺相關 問題的評估及處理,皆是必安排的課程主題。雖然視聽障的療育有其專業性,但是「早期發現」是所有早療團隊成員共同的責任,以免因錯判或忽略了其視聽知覺的異常,而延誤了個案早期療育的適當時機及策略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