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二屆 從事早期療育之醫師與治療師對發展遲緩的認知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The Perceptions of Developmental Delay among Physicians and Therapists from Early Intervention Units

姓名: 林玉萍   Yu-ping Lin
單位: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本研究主要透過試探性訪談及問卷調查來了解從事早期療育之醫師與治療師對發展遲緩的認知。研究對象涵蓋設有「發展遲緩聯合評估中心」的醫院醫師、高雄市一般兒科診所的醫師及南區從事早期療育之治療師。

研究內容包括「發展遲緩兒童所涵蓋的對象」、「發展遲緩兒童之診斷標準」、「發展遲緩兒童之評量工具的使用情形」及「治療師對發展遲緩兒童提供早期療育的情形」。研究結果發現:多數醫院醫師、診所醫師及治療師傾向「發展遲緩兒童所涵蓋的對象」係指:「0-6歲」的兒童;其發展曲線上升速度很慢,且永遠趕不上同齡正常兒童;「語言」遲緩是其最常見的類型;所涵蓋的高危險群類型中以「已確認」者居多;「發展遲緩所指的對象包含已確定障礙類別所指的對象」;而對發展遲緩兒童提供早期療育則兼具「預防日後障礙」與「減低目前的障礙程度」的目的。

至於對「發展遲緩兒童之診斷標準」的看法中,整體而言,傾向使用明確鑑定標準者中,以「在一個以上的發展領域較同齡兒童落後2SD」的贊成者居多;傾向依臨床經驗判斷者中,以「與同齡兒童比明顯落後」的贊成者居多;傾向使用包含以上兩種鑑定標準者中,以不明確的「與同齡兒童比明顯落後」的贊成者居多。醫院醫師傾向使用「明確的鑑定標準」,診所醫師傾向使用「沒有明確的鑑定標準但可依臨床經驗判斷」,治療師傾向使用「包含以上兩種明確及不明確的鑑定標準」。

另對於「發展遲緩兒童之評量工具的使用情形」中,臨床上約有九成以上的醫院醫師與四成以上的診所醫師使用評量工具做參考。整體而言以「BSID」的使用人數居多,其次為「DDST」、「CCDI」、「WPPSI」、「WISC-R」、「Leiter」。

治療師目前對個案所提供的早期療育方式以「找出目前的功能,針對主要問題進行治療,並習得某些技巧」居多;對家庭部份所提供的早期療育為:「對家長提供諮詢的服務」與「提供居家療育計劃,教導父母在家教養及訓練孩子的方法」。至於應再加強的服務中,依贊成人數的百分比依序為:「有關轉介方面的資訊」、「學前或機構老師的職前訓練」、「醫療與教育的整合」、「對終止治療個案的追蹤」等方面。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