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四屆 以ICF-CY觀點訂定四肢高張型腦性麻痺兒童的改良式長型對掌副木介入計畫-個案報告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Using ICF-CY to set the intervention plan of modified long opponens thumb splint for children with spastic quadriplegic cerebral palsy – A case report

 

陳建銘1*、王閔弘1、林秀靜1、王重元1、陳毓仁1

Chien-Ming Chen1*, Min-Hung Wang1, Hsiu-Ching Lin1, Chung-Yuan Wang1, Yu-Ren Chen1

 

1屏東基督教醫院復健科

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PingtungChristianHospital


 

研究背景與目的:高張型腦性麻痺兒童手功能表徵,最明顯的就是前臂旋前、手掌往尺側偏移、腕關節彎曲、姆指掌指關節過度的屈曲與內收,造成手部精細動作與遊戲活動參與上的困難。本研究將以2007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青少年與兒童版」(ICF-CY)的觀點,採用ICF-CY的編碼,檢視個案的身體功能與結構、活動和參與以及環境因素,進一步討論副木介入計畫的訂定。

 

方法:個案為四歲兩個月四肢高張型腦性麻痺女生,藉由ICF-CY架構圖與編碼,針對手部抓握能力的問題進行分析,在身體功能的編碼有(1)b7101.3個案手腕關節過度彎曲、拇指的腕掌關節過度屈曲、掌指關節過度的屈曲與內收(2)b7354.3個案為四肢高張型腦性麻痺個案,修正埃瓦許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為2分,導致個案做出手腕伸直與對掌動作有明顯的困難;身體結構的部份,根據個案2009/6/2核磁共振攝影檢查結果,個案在大腦兩側的頂葉與顳葉都有嚴重的萎縮與多發性囊室變性的情形,編碼定為s11001.373、s11002.373;在活動和參與,手部抓握能力的編碼為d4401.33,個案穿戴輔具時,拿取物品是有明顯困難的,不使用輔具時亦然;在環境因素的編碼有(1)e1151+1個案穿戴傳統長型對掌副木,有輕度的幫助(2)e310+3個案的爸媽都希望加強個案的手部抓握能力,也積極的討論改善的方式。由架構圖我們釐清了個案抓握能力表現的限制因素與有利因素,當個案穿戴傳統長型對掌副木時受到肌肉張力影響,手掌仍有明顯的尺側偏移與腕關節彎曲,因此,我們重新設計出改良式長型對掌副木,提供手腕關節與手掌遠端掌弓支撐,限制了張力對抓握動作的影響。

結果:我們利用皮巴迪動作發展量表第二版(PDMS-II)精細動作的抓握動作分測驗,評估個案穿戴傳統長型對掌副木與改良式長型對掌副木的前後表現,分數分別是5分與15分,訪談個案家屬,家屬也表示個案穿戴改良式長型對掌副木後,比較能夠抓握玩具,抓握的時間也由原本1到2秒改善為8到15秒,對於個案手部抓握能力有明顯的助益。

結論:由這篇研究結果我們理解到ICF-CY有助於治療計劃的擬定。我們了解個案活動參與需求後,藉由ICF-CY架構圖與編碼,我們在輔具的建議與設計上,可以全面的考量個案的限制因素與有利因素,訂定出個別化的介入計畫,同時也讓我們職能治療師在副木的設計上,有更貼近個案需求的全新設計與嘗試。

 

關鍵字:ICF-CY、對掌副木、腦性麻痺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