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四屆 馬術治療對學前腦性麻痺兒童之活動與參與及其父母親職壓力之改善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Hippotherapy Effects Improvements in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for Preschoolers with Cerebral Palsy and in Parenting Stress for their Parents

 

詹淑雅1,2、汪子瑄2、謝悅齡1、羅鴻基3*

Shu-ya Chan1,2, Tze-Hsuan Wang2, Yueh-Ling Hsieh1, Hong-Ji Luo3*

1中國醫藥大學復健科學研究所、2台灣馬術治療中心、3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

1Graduate Institute of Rehabilitation Science,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2Therapeutic Riding Center of Taiwan,3Department of Physical Therapy and Assistive Technology,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研究背景與目的:腦性麻痺兒童接受馬術治療的成效研究多著重於探討粗動作功能、姿勢穩定度及平衡、步態等的改善,而較少從日常生活功能性表現的改善進行瞭解。此外,亦少有研究自腦性麻痺兒童父母親的角度探討馬術治療的效果。因此,本研究欲探討馬術治療對學前腦性麻痺兒童在日常生活活動與參與以及對其父母親職壓力的成效。

方法:本研究採方便取樣,受試者是某早期療育發展中心接受療育的學前腦性麻痺兒童且經其父母同意參與馬術治療。研究為期24週,前12週為基線期,接著12週為馬術治療期,安排每週1次40分鐘的馬術治療,在整個研究期間,所有受試兒童都繼續其原有的療育活動。受試者接受3次評估,第1及第2次分別在基線期開始與結束時,第3次評估則在馬術治療期結束時。成效評估使用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兒童及青少年版檢核表3-6歲版(3-6 years ICF-CY Checklist)之活動及參與的項目,編碼d1-d9共計32題以瞭解受試者於實際日常生活情境的表現,由經受訓之訪員與父母進行訪談;以及使用親職壓力量表-短版(Parenting Stress Index-Short Form),由父母親填寫問卷,從親職愁苦、親職互動失調、困難兒童三個面向瞭解父母親之親職壓力。

結果:共8位兒童(4男,4女)參與本研究,平均年齡為4歲9個月,粗動作功能分類系統分屬I-II級各1位、III-V級各2位。在基線期時,所有受試兒童於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兒童及青少年版檢核表3-6歲版之活動及參與項目的表現以及其父母之親職壓力量表之分數均無顯著改變。比較基線期與馬術治療期於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兒童及青少年版檢核表3-6歲版之活動及參與項目的表現分級尺度的改變以及親職壓力量表之分數的改變,顯示在馬術治療期,學習閱讀(d140, Learning to read)以及自我清洗(d510, Washing oneself)的表現分級尺度於有顯著的改善(p值分別為0.039, 0.043);以及在親職壓力之困難兒童面向的分數則有顯著的降低(p值為0.027)。

結論:本研究所獲得的結果仍屬初步,比較基線期與治療期之成效評估指標的改變量,顯示馬術治療對學齡前腦性麻痺兒童在學習閱讀以及自我清洗的表現有所改善,此外也減少父母親將患童認知為困難兒童,並減輕其親職壓力。唯本研究之受試者數目較少,且受試者之動作功能分級變異性大,須小心解讀所得之結果,未來須採用更嚴謹之研究設計,以驗證馬術治療對學齡前腦性麻痺兒童在活動與參與及其父母親職壓力之成效。

 

關鍵字:馬術治療、腦性麻痺、活動與參與、親職壓力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