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Chin-Chih Liu 1, Ting-Yuan Wu 2 ,Jih-Sheng Lo3
1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物理治療科、2高雄市立高雄啟智學校、3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Therapy, Shu-Zen College of Medicine and Management,2Kaohsiung Municipal Kaohsiung School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3Department of Digitial & Technology,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背景與目的:
水具有多重功能,可以充分運用在身心障礙者的治療上,包括感覺的刺激(例如:溫覺、觸覺、本體感覺、前庭覺和壓覺等感覺)、浮力對肢體的輔助阻力對肢體動作的挑戰和肌肉力量的訓練和在水中長時間活動肢體對心肺功能的鍛鍊和促進等作用,對於動作控制有障礙的身障者而言,水可以作為復健運動的媒介。水中的活動也是一般人休閒活動的選擇,是很好的親子共樂活動,參與水中活動是令人愉快的活動,因此,水中活動是身心障礙者參與社會很好的選擇,並且有助於家庭情感的聯繫,促進身障者情緒和心靈的溫暖與滿足。水也是大家熟知的,每天必要接觸的,從洗手、洗臉和洗澡都離不開水,選擇水中活動對早期療育兒童而言,是不陌生而容易接受的活動,並且可以接觸人群,與兄弟姊妹共樂,親子互動的愉快活動。在水中可以放鬆漂浮,也可以奮力前進,游泳競速或是遊戲打水仗、、、可以有不同目的和不同方式進行,因此,水中復健運動是具有很豐富變化性的活動,可以作為治療媒介,善加利用來促進早療兒童的肢體功能,並協助兒童的家人增能,協助早療兒童可以就近在社區泳池中練習,使水中復健運動的可取得性和普及性能夠普及於身障者的生活中。
然而,現階段了解身心障礙者水中活動的實務經驗者很缺乏,或是受限於對身障者肢體的能力的了解,或缺乏無障礙設施的泳池場所,使多數肢體能力限制較大的身障者仍較缺乏在水中活動的機會。
本篇的目的是實務分享雙邊下肢麻痺腦性麻痺兒童之設定目標、設計練習的活動和檢驗成果的ㄧ對一治療歷程;面臨同時有發展遲緩、自閉症、和腦性麻痺兒童的20人團體時,如何組織人力,設定目標和設計活動及檢驗成效的歷程。
方法:
以影片和說明來實務分享2005年高雄市腦性麻痺協會向社會局申請經費舉辦的暑假游泳課程和2012年高雄市物理治療師公會向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申請經費辦理「101年高雄市打造運動島計畫─身心障礙運動」-身心障礙者之水中運動的活動歷程和成果。以物理治療師的角度,分享雙邊下肢麻痺之腦性麻痺兒童從初次接處水池,直到在水中自由活動的過程中,設定目標、設計練習的活動和檢驗成果的歷程;以及團體活動中,同時包含有發展遲緩、自閉症、和腦性麻痺兒童的20人團體,治療師如何組織人力,設定目標和設計活動及檢驗成效的歷程。
結果和討論:
兩次的活動中,家長最大的收穫是看見兒童在肢體上的進步,也在參與過程中,更了解和體諒兒童的肢體困難的處境,有更多信心能協助兒童在肢體上的進步,或繼續陪孩子在水池中練習,也透過體諒而改善與兒童相處和溝通方式,增進了親子良性互動。家長在經濟上和專業的協助需求依然很大,因此,藉助機構和學校的專業力量來辦理水中復健運動,依然是現階段最需要去推動的,希望藉助專業的協助能普及身障者於社區的水中活動,促進身障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
關鍵字:身心障礙、學齡前兒童、水中運動、目標設定、活動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