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二屆 學前融合式教育-支援老師與帶班老師合作經驗分享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Inclusive Preschool Education -Resource Room Teacher  and Substitute Teacher's Cooperative Experience Sharing

邱素卿 Su-Ching Chiou
高雄縣婦幼青少年館托兒所示範教學資源中心實驗班
Women and Children Center of Kaohsiung Country Government




目的
在開放式教育與環境下,進行學前融合式教育,在透過結合支援老師與帶班老師們的觀察、合作、介入等方式,協助特殊幼兒在正常班級中,與同儕進行拓展其社會適應能力、人際關係。

 

內容
本園所為中華民國88年9月份,開始進行融合教育。園所裡共有三個班級,大、中、小各一班,其每班二位老師,全員所幼兒人數共為79位。
其參與融合教育的特殊幼兒人數為4人;融合的幼兒比例為65:4,分別為小班一位特殊幼兒(24:1)、中班特殊幼兒一位(26:1)、大班特殊幼兒(27:2)。

參與融合教育的特殊幼兒共四位,分別為小班智能發展遲緩幼童 4 歲、中班高功能自閉症幼童 5 歲、大班中重度聽障幼童 5 歲、唐氏症幼童 6 歲。

智能發展遲緩幼童於今年九月才開始真正進入班級,目前仍處於觀察的時期。高功能自閉症幼童,至今已剛由小班邁入中班學習領域,他剛開始來時,對天氣的變化(由晴轉陰雨)有很大的情緒反映、及無法自行主動進入學習區,經過一年的不斷嘗試,及找到運用六格畫協助他的方式後,現在自己已能主動進入學習(語文區),並且對天氣的變化也不會有焦慮的反應。

唐氏症幼童的自發性語言增加語言能力增加,不在只用否定、肯定詞(好、不好);可以用較簡短的句子與人交談,小肌肉的能力也逐步增進中。中重度聽障幼童二年前剛入園時,語言能力上處在二至三個字元的階段,目前剛升大班的他,其語言能力在助聽器、同儕、老師的協助、引導、互動下,已能與人對答如流。


結論
此融合教育的實施重點,經由與帶班老師的專業之間,不斷溝通、討論、觀察與IEP的同時合作執行下,依各專業觀點提出整合性的交流,在邁入第三年融合教育的進行中,其越顯得特殊幼兒,在開放式融合教育環境中的改變、成長。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