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五屆 家庭背景因素對偏鄉地區發展遲緩兒童之影響~以高雄市一所國小為例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家庭背景因素對偏鄉地區發展遲緩兒童之影響~以高雄市一所國小為例

Family background factor of the impact for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 in Rural Areas ~ Experience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kaohsiung County

黃量意1*        

  Liang-Yi Huang1*

 

1高雄市集來國小教務主任

1Directory,Academic Affairs of Kashsiung elementary school 


 

研究背景與目的:偏鄉地區的學童因地區性的文化刺激處於弱勢,加上家庭功能不彰,單親隔代教養家庭普遍存在,且兒童的主要照顧者在學識能力、經濟能力及教養知能皆比一般地區家庭不利,導致進入國小學習能力低落。研究者目前在高雄市偏鄉某國小擔任教務主任一職,發現偏鄉的家庭功能對特殊學童的學習有明顯影響,因此瞭解偏鄉地區家庭弱勢因素對其特殊學童學業表現的影響,並積極介入輔導,以能有效提昇特殊學童的學習能力,是本研究探討的主要目的。

方法:本研究以質性研究並透過半結構式之訪談進行,研究時間自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共為期10個月。以一位在學前經診斷鑑定為發展遲緩轉銜至本校小一的個案為研究對象,並以其家長為訪談對象。研究期間透過每週至少一次教學觀察與教學日誌,另訪談家長次數為三次。本研究依觀察與訪談結果進行資料分析並擬定學生學習診斷評量、教師補救教學課程設計、行政提供e化服務、辦理家長親職教育策略以作為介入輔導的策略,以提昇特殊學童的學習能力。

結果: 本研究結果發現:(一)因偏鄉地區主要照顧者在學識能力的不足,加上教養觀念較薄弱,普遍無法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導致學童各項的刺激不足,再加上外在環境文化刺激欠缺、家庭經濟環境不佳,進入學校各項學習表現普遍比同儕低落。(二)安排補救教學的課程,能夠幫助特殊學童進入國小後,在學科學習、作息等各方均能跟得上團體生活。獨立與外加的課程規劃及排課時段與方式,能使特殊學童的學習成效明顯提升。(三)提供學習評量診斷系統服務,均能有效蒐集學童能力與需求等資訊;瞭解學童學習的障礙困難點及設計學童個人的IEP,搭配電子白板的互動式教學,均能充分引起學童的學習興趣進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結論: 家庭是兒童最佳及最重要的生長與學習環境,家長為兒童的重要他人,是兒童發展狀況與問題的覺察者。因此,弱勢家庭在親職教養、態度、認知等服務方面需要更具體的外在支持性的措施,以協助家庭功能的提昇,如:成立以家長學習團體,鼓勵弱勢家庭一同參與,並成立家長志工團,協助提供弱勢家庭資源取得及獲取管道。此外,鼓勵教師參加特殊知能相關研習以提升教師在特教教學及課程設計的能力,並提供良好的行政服務,可以提升教學品質及成效,善用學校各項軟硬體提供服務,如:利用電子白板教學、學習診斷評量系統、專業人員的培訓、社工資源的補強、醫療系統的協助鑑定、規劃一套完整性及多元性的服務提供體系,供學童及教師能充分來利用,相信能有效幫助並提昇特殊學童的學習能力。

 

關鍵字:家庭背景、偏鄉地區、發展遲緩兒童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