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六屆 居家任務導向型訓練對一名患有半邊痙攣型腦性麻痺兒童的臨床應用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居家任務導向型訓練對一名患有半邊痙攣型腦性麻痺兒童的臨床應用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ome-based Task Oriented Training for A Child with Spastic Hemiplegia Cerebral Palsy

汪世婕1、葉國光1,2、劉文瑜2、王錦滿3

Shih-Chieh Wang1, Kuo-Kuang Yeh1,2, Wen-Yu Liu2, Chin-Man Wang3,

1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物理治療科、2長庚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3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兒童醫院兒童復健科

1Physical Therapy, 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Chang-Gung Memorial Hospital, 2Department of Department of Physical Therapy, College of Medicine, Chang-Gung University, Taoyuan City,3Department of Pediatric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LinKou Children Hospital


 

研究背景與目的:任務導向型訓練(Task-oriented training)是一種有明確目標,強調以功能性活動以及需要重複進行活動的訓練方式。在訓練的過程中,所做的活動必須跟環境做結合,活動也必須是多樣的,用以引發個案想要去做的意願,給個案一個明確的目標以及要及時給予正向回饋。此動作訓練在國外應用在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兒童以及發展性協調障礙兒童(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身上皆有成效。由於目前的早期療育提倡「以家庭為中心(family-centered practice)」的介入原則,因此本報告將兩者做結合,主要目的是描述一個為期12周的居家任務導向型訓練應用在改善半邊腦性麻痺孩童的上肢活動。

方法:本報告對象是一名32個月大,被診斷有右半邊痙攣型腦性麻痺的兒童。治療前嬰幼兒綜合發展測驗(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al Inventory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Test, CDIIT)粗大動作的發展商數為85,無明顯遲緩情況,但在精細動作方面,治療前皮巴迪動作發展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 2nd edition, PDMS2)在右側上肢的精細動作發展商數為55,有明顯遲緩的情況。家長對於他一年後的期望是能加強右上肢的手部功能。他的物理治療介入主要是運用美國物理治療協會所提議的促進最好預後的個案/病患處理過程。本次介入設計是參考Song(2014)的研究。訓練活動由物理治療師先設計,後與個案家長共同討論如何利用家中可取得的物品做為訓練器材,藉以達成相同的訓練目的,每周物理治療師都會根據家長所回饋的個案的動機與表現微調活動的內容,訓練內容分為雙手和單手操作2部分,在雙手操作的活動包括如雙手拿桿子打目標物、雙手一起舉高拍牆面目標物、雙手拿鼓棒一起打鼓、雙手拿球一起投籃等。在單手(患側)操作的活動則包括拍打散落在桌面的雪花片、把積木放進杯子裡、單手丟出沙包等。訓練方式為每周3次的居家訓練,每次40分鐘,持續12周,訓練過程中需引起個案對活動的興趣,另外也須及時給予口頭上的正向回饋。成效的評估包括PDMS-2的物體操弄(object manipulation)、抓握(grasping)、視動整合(visual-motor manipulation)三個面向以及上肢技巧質量測試量表(Quality of Upper Extremity Skills Test, QUEST)的分離動作(dissociated movement)、抓握(grasps)、承重(weight bearing)、保護性伸直(protective extension)四個面向。

結果:經過12周的居家訓練後,個案的成效評量結果顯示個案精細動作的改變在PDMS-2評估下,視覺動作整合部分從69分進步到75分。OUEST量表的面向(分離動作、抓握、承重、保護性伸直)皆有進步。

結論:結果顯示本次居家任務導向型訓練的介入,主要是由物理治療師和家長共同合作設計及調整訓練活動,由家長執行居家訓練內容,主要是希望任務導向型的訓練能夠融入居家的環境中,讓個案能夠在平常生活的環境裡達到訓練的目的。過去的研究皆以治療師在治療室裡採取直接介入的方式執行訓練,治療頻率是一周3-5次,持續5-6周(Song 2014、Schneiberg等2010、Robert 等2013),本報告採取居家訓練的形式,每周3次,持續12周,也是有成效,所以未來值得進一步研究。

 

關鍵字:任務導向型訓練、早期療育、腦性麻痺、居家練習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