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療大會論文交流(維護中)

第十六屆 與家長協力合作應用功能性電刺激對一名腦性麻痺個案之實證物理治療服務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與家長協力合作應用功能性電刺激對一名腦性麻痺個案之實證物理治療服務

Cooperation with Parent in Applying Evidence-based Physical Therapy with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 to a Child with Cerebral Palsy

萬美君1、葉國光1,2、劉文瑜2、陳嘉玲3,4

Mei-Chun Wan1, Kuo-Kuang Yeh1,2, Wen-Yu Liu2, Chia-Ling Chen3,4

1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復健科物理治療、2長庚大學物理治療學系、3長庚紀念醫院林口兒童醫院兒童復健科、4長庚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

1 Physical Therapy, 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LinKou Medical Center, Chang-Gung Medical Foundation, Taoyuan, Taiwan, 2Department of Physical Therapy, College of Medicine, Chang-Gung University, Taoyuan, Taiwan, 3 Physical Therapy,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LinKou Children Hospital, Chang-Gung Medical Foundation, Taoyuan, Taiwan, Graduate Institute of Early Intervention, College of Medicine,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 Taoyuan, Taiwan


 

研究背景與目的:功能性電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可被應用於改善腦性麻痺兒童改善步態表現、增加肌力以及減低疲乏。本報告描述如何與個案之主要照顧者合作,應用實證物理治療(evidence-based physical therapy),使用FES對一名四肢痙攣型腦性麻痺(cerebral palsy)兒童,進行軀幹控制訓練計畫以及執行效果。

方法:本個案報告的主要對象為一名兩歲六個月,診斷為四肢痙攣型腦性麻痺的男孩,目前主要照顧者為媽媽。媽媽反映因個案無法獨坐,因此面對面的活動(如:餵食、遊戲)較難進行,故決定此次訓練以增加個案軀幹控制為訓練目標。利用Pubmed資料庫搜尋,使用關鍵字為”electrical stimulation”, “cerebral palsy”, “trunk control”,文獻限制為人類,搜尋結果共查詢到11篇相關的文章,在逐一瀏覽題目及摘要後,刪除9篇文獻,其中包括文獻內容中電刺激類型與FES不符(7篇),內容與腦性麻痺兒童軀幹控制無關(1篇),以及系統性回顧探討(1篇)。因此,符合本研究主題之文獻共有2篇,使用美國腦性麻痺暨發展醫學會的實證評析研究後,決定以文獻內容設計作為個別化治療活動設計之依據。由物理治療師與個案的媽媽一起合作討論後,將FES運動融入每周兩回之物理治療。訓練的活動包括讓個案可以和媽媽面對面結合FES和懸吊訓練(sling exercise training)進行遊戲,以及個案在站直立式站立架時,結合FES進行個別化向前取物(Forward Reaching)之軀幹訓練遊戲。每回治療時間總長一小時,預計進行二十回之軀幹訓練。此外,此階段媽媽也將軀幹訓練融入居家活動中,如讓個案在公園騎爺爺和爸爸幫他改造的三輪車。訓練前後以GMFM-66量表評估個案的動作進步。

結果:雖然訓練期間適逢年假及個案生病,故訓練無法連續(期間暫停治療四次),經過二十次治療後,GMFM-66總分(total score)由22.96%進步至30.74%,其中坐姿面項由42.2%進步至64.4%,爬及跪面項由3.3%進步至20%,其他面項分數無變化。在治療期間經由治療師示範與指導,確認媽媽能夠獨立操作FES配合直立式站立架之遊戲化軀幹訓練。媽媽也願意帶個案嘗試三輪車遊戲,對腳踏車遊戲的執行,也能夠主動提出遇到的問題,與治療師討論如何修改遊戲,並反饋其他家庭成員的意見給治療師。媽媽不再僅被動接受治療師意見,開始參與討論與治療,顯示媽媽和治療師的關係逐漸由醫病關係轉移到夥伴關係。

結論:應用實證物理治療的早期介入服務,在透過治療師與家長協力合作下,除了個案有可觀察到的進步外,也可以讓家長有系統性瞭解治療目的和個案個別化的治療目標,讓家長逐步提升自我親職能力的自信和主動參與感。而特定的觀察評估和反覆討論也有助於促進家長對於個案的瞭解,進而使家長能夠逐漸提升將治療目標融於個案的日常活動。本報告呈現如何應用實證物理治療來協助親職能力之提升。

 

關鍵字:功能性電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軀幹控制(trunk control) 、以家庭為中心(family-centered)、早期療育(early intervention)

== Don't remove this. == -- == Don't remove this. == 0||
系統提供商 - 開店123,系統版本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