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阿嬤睡著了?!
協助亞斯伯格症兒童死亡概念與因應死亡策略發展之探究
The study on Asperger Syndrome child’s concept of death and Grief counseling
蔡曉玲1*
Hsiao Ling Tsai 1*
1樹德科技大學兒童與家庭服務系
1Department of child care and family studies, Shu-Te University
背景與目的:
亞斯伯格症為一種廣泛性發展疾患,其主要症狀之一為明顯的社會性互動困難。因此對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來說,理解社會情境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故事的開始來自於小雨媽媽的求救,小雨(化名)從出生開始由外婆帶到二歲,才回到父母親身邊,並於每年寒暑假定期與外婆團聚,因此發展非常親密的依附關係。當外婆因為癌症末期開始臥床無法起身後,七歲的小雨躺在外婆的腳邊不肯離開,等待外婆起床。小雨母親十分擔憂,因此求助。我開始協助小雨並且進行記錄,從母親的求助,到外婆過往後半年,歷時約一年半。
本文主要目的在分享協助亞斯伯格症的小雨面對親人死亡,從拒絕到接受,理解死亡的歷程。
方法:
本研究採取的研究方法包含:
(一)次級資料法:蒐集與亞斯伯格兒童、兒童死亡概念以及悲傷治療行等相關研究作為協助歷程設計的基底。
(二)訪談:透過與小雨的與小雨母親的對話、特殊事件後與母親的討論等
(三)個案研究法:本研究主要是以小雨為個案對象,進行一連串理解死亡與因應家人死亡策略發展的協助歷程的實務研究,希望能夠協助家長與實務工作者所面臨的問題。寫作的方式以故事敘述的方式,希望讓家長或是工作者易於閱讀。
結果:
(一)個案資料的描述:決定回應母親的求助後,對小雨進行觀察,因此將描述個案的家庭狀況、親子關係(隔代與親代關係)、學習狀況與行為狀況等,作為理解小雨的背景與處境,為了保護個案,因此資料將匿名,並且隱匿較詳細的個人資料。
(二)在協助歷程中,以小雨為個案,描述亞斯伯格症兒童地死亡概念發展的狀況。
(三)在研究中,協助計畫包含:
結論:
(一)當亞斯伯格症兒童遇到親人死亡事件,實務工作者發展支持亞斯伯格家庭的策略十分重要。透過協助亞斯伯格兒童的家庭歷程,家長能開展對亞斯伯格症的兒童的理解,在不了解社會情境與死亡意涵時,對於親人死亡無法有適當的行為表現,較能接納亞斯伯格症兒童,並協助其因應親人死亡事件。
(二)家長透過參與對於亞斯伯格症兒童的協助,亦可以幫助自己承擔親人離世情緒,轉換能量促進與亞斯伯格症兒童的親子關係。
(三)本研究提供實務工作者了解亞斯伯格症兒童如何理解死亡概念,以及透過視聽媒體與社會故事,讓亞斯伯格兒童發展因應死亡與社會情緒策略發展的方法。
關鍵字:亞斯伯格、死亡概念、社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