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個案報告:親職諮商合併應用關係取向發展模式(DIR)於環境適應與情緒調節困難之自閉症幼兒
A Case Report :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al Individual-difference, Relationship-based Model with Parenting Counseling for A Preschool Child with Autism
陳品秀1*
Pin-Hsiu Chen1*
1奇美醫療財團法人佳里奇美醫院復健科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Chiali Chi-Mei Hospital, Tainan
研究背景與目的:自閉幼兒因共享式注意力不佳,影響輪流遊戲、模仿行為或溝通循環,學習成效不佳外也易降低親子互動,部分幼兒因本身特質與教養交互影響,環境適應與情緒調節亦有明顯障礙,使得早期療育的介入更顯困難。本文報告合併親職諮商及應用關係取向發展模式(developmental individual-difference, relationship-based model,簡稱DIR)於一位環境適應與情緒調節困難之自閉症幼兒,目的為提升親職功能、幼兒之環境適應與情緒調節以及促進共享式注意力與溝通循環,呈現其治療過程並探討療效。
方法:本文為個案報告。個案確診自閉症,轉介治療年齡30個月,環境適應與情緒調節有明顯障礙,獨留案母與個案在治療室中仍難適應環境,持續大哭尖叫,維持60分鐘,治療師靠近大哭頻率提高,無法進行一來一往互動。案母報告個案從小難讓他人接近,回奶奶或外婆家,個案亦持續哭泣尖叫,因此個案僅和父母互動。案母填答克氏行為量表26/28分,修正的幼兒自閉症檢查表5分。以STAT評估個案分數為4分,高於切截分數。個案接受為期24週的治療,治療前8週進行30分鐘親職諮商與30分鐘DIR訓練,會談過程讓案母覺察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個案行為以及交互影響結果。後16週進行一個禮拜2次的DIR訓練,一次30分鐘,除了促進共享式注意力與溝通循環外,目的也為了增加兒童環境適應與情緒調節能力。治療師透過衛教單、直接示範以及實際指導,訓練家長調整居家互動模式。
結果:治療初期案母在旁陪伴,治療師以個案感興趣物品加入兒童遊戲中,引發互動,個案哭泣頻率仍高,且少模仿與眼神注視,無口語;治療中期個案哭泣頻率下降,案母在旁陪伴,治療師會在兒童遊戲過程跟隨兒童或製造阻礙,以及給予單詞訓練口語模仿,出現仿說;治療後期,案母可在治療室遠處陪伴個案,個案情緒穩定,眼神接觸提升,且可模仿並與治療師互動,共享式注意力提升,溝通循環提升,詞彙量增加。
結論:經親職諮商與DIR訓練,對於環境適應與情緒調節困難之自閉症幼兒,案母較願意放手讓個案接觸不同人事物,對於個案哭泣行為較能有效同理與因應,DIR訓練中個案眼神接觸提升,可與治療師輪流遊戲以及分享物品,模仿能力與溝通循環提升,詞彙量增加。建議未來研究可比較與其他療法之差異並進行長期追蹤。
關鍵字:自閉症、親職諮商、關係取向發展模式(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