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台灣語言治療師使用FC協助低口語身心障礙者溝通之現況
A Survey Of Taiwan Speech-Language Pathologist Use Facilitated Communication Serving Persons With Verbal Disabilities
江宜澄1*、王淑娟2
Yi-Cheng Chiang1*, Shwu-Jiuan Wang2
1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中慈濟醫院、2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 Taichung Tzu Chi Hospital, The Buddhist TzuChi Medical Foundation , 2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National Taichu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研究背景與目的:現今臨床治療講究實證醫學,在缺少支持文獻的情形下,語言治療師即使了解FC尚未受到實證醫學的支持,卻必須同時保護低口語溝通能力者的溝通權利,與維護他們接受有經過科學驗證之教學法的權益。因此,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目前影響國內語言治療師對於使用FC之現況的相關因素,以提供語言治療師臨床教學作參考。
方法:本研究將採問卷調查之量化研究,選定研究對象為服務於台灣地區醫療院所、社會福利機構或學校系統之語言治療師。使用「語言治療師使用FC協助低或無口語身心障礙人士溝通之現況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分別針對態度、教學經驗及困境等部分進行調查。研究者共發出260份問卷,有效回收229份,回收率達88.1%。問卷回收資料以平均數、百分比、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式進行分析。
結果:整理本研究問卷發現,台灣語言治療師目前對於使用FC協助低口語身心障礙者溝通之態度仍多抱持著樂觀而積極之態度。台灣語言治療師對於使用FC協助身心障礙者溝通之教學經驗整體現況為佳;個案年齡範圍以3-6歲(學齡前幼稚園階段)最多,身心障礙類別也以自閉症類群居多;而教具部份,則以圖卡和實物為大多數;在進行教學時,普遍第一步驟則為確認學生的先備能力。台灣語言治療師認為使用FC協助低口語身心障礙者溝通所遇困境處理屬正向;於「使用FC所遇之困難及因應措施」層面,顯示語言治療師在使用FC時仍會遇到困難。
其中贊成推廣FC的理由包含認為「FC是能給予不同需求及能力之個案最大協助的方法之一、成功案例確實呈現FC協助溝通的效能推廣使非醫療領域之人員也更加了解」等因素;但反對推廣者也提出了質疑,認為「FC應經過實證研究再大量推廣」。
本研究調查之結果,證實目前國內語言治療師對於FC普遍支持的傾向,但也反應了國內治療師在進行治療時,對於臨床方法的理論基礎及實證根據仍缺乏嚴謹的態度。
結論:FC是否經的起科學驗證一直有很大爭議,而之所以有如此爭議乃因FC無法獲得嚴謹的科學實證(Green & Shane, 1994)。雖然研究結果顯示國內治療師使用FC之現況,無論是態度、教學經驗與遇到困境時之處理方式多持正面心態,但本研究仍呼籲對使用FC持正面想法之臨床工作者應秉持嚴謹的研究態度面對,也期許FC的支持者能進一步獲得科學驗證,這也將是有溝通障礙之身障者的一大福音。
關鍵字:促進溝通法、低口語身心障礙者、自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