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感謝您的支持!
作家 / 早療協會 報導
作息本位介入模式改善一歲八個月腦性麻痺合併全面發展遲緩兒童之生活參與的臨床成效
姜雯心1*、劉妍羚1、鍾佳軒1
Wen-Hsin Chiang1*, Yan-Ling Liu1, Chia-Hsuan Chung1
1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Shin-Kong Wu Ho-su Memorial Hospital
研究背景與目的:作息本位介入模式(Routines-Based Intervention Model)是一種以家庭為中心的介入方式,評估時強調針對個案的日常作息及家庭需要中找出優先項目為主要問題和目標,並以家長為主要協助者、專業人員為支持系統的方式讓目標達成。介入及協助的主要對象是家長,以增進和支持家長的行動,使家長提升孩子在生活作息中的參與和表現。本篇報告於臨床實際應用作息本位為架構,探討對於一名一歲八個月腦性麻痺合併全面發展遲緩兒童之家庭參與的療效。
方法:針對一歲八個月的腦性麻痺粗大動作功能分類系統階級五之四肢痙攣型腦性麻痺個案,利用作息本位提供介入模式,包括:了解家庭生態、以家庭為中心的功能性需求評估、跨專業服務、以支持為本、合作式諮詢之兒童照護。並以1到5分的目標達成量尺評估介入後三個月的成效。
結果:利用作息本位方式了解家庭需求後共同訂出三個主要介入方向,包括:改善個案睡眠情況以提升家長睡眠品質、改善個案進食的能力以減輕家長餵食的困難、改善個案被擺位的情況使家長可以安心做家事,三個介入方向共有11個子目標。經過三個月的介入,個案的目標達成量尺總分數由11分進步為37分。個案進步的狀況如下:睡眠子目標:家長協助個案改善生活作息使個案晚上6點後不可以小睡之達成率由0%進步為50%、若家長當天無法改善生活作息則要定時餵個案吃助眠藥之達成率由0%進步為100%。進食子目標:家長餵食前可以正確執行口腔減敏感運動之達成率由0%進步為90%、家長餵副食品時使用誘發的方式餵食以改善個案咀嚼和舌頭攪拌動作之達成率由0%進步為100%、個案喝完250毫升牛奶的時間由40分鐘進步為10分鐘、個案吃完副食品的平均時間由大於1小時進步為20分鐘。擺位子目標:家長不忙時抽空陪伴並安撫個案練習擺位1小時之達成率由0%進步為80%、若個案擺位時哭泣則家長必須陪伴及安撫個案完成30分鐘擺位之達成率由0%進步為100%、個案可以在獨立被擺位時不哭的時間由15分鐘進步為40分鐘、家長每天協助個案執行30分鐘的頭部左右旋轉及視聽反應練習運動之達成率由0%進步為50%。經由三個月的介入,家長反應自身的生活品質因為個案餵食和擺位的情況進步而有明顯改善。
結論:利用作息本位介入模式能夠更清楚有效了解腦性麻痺合併極重度發展遲緩兒童家庭的需求,並透過給予家庭諮詢及整合式的治療及引導而充權家長的能力,以增進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性能力及家庭的生活品質。
關鍵字:作息本位、腦性麻痺、參與